八年級歷史與社會第二單元教案
道諦:滅寂有道
根據材料回答問題:
佛教宣揚眾生平等,主要表現為“業報輪回”的平等。認為不管高級種姓還是低級種姓,修了善業的來世將生于富貴人家,修了惡業的來世將生于低賤的人家。但佛教并不主張取消種姓,對現實生活中不平等的事實基本上也是認可的。
問題:1、為什么要宣揚眾生平等?
2、佛教宣揚的“眾生平等”是真正的“平等”嗎?如何理解佛教所宣揚的這種平等?
討論:佛教為何能廣泛的傳播?(從佛教的教義和阿育王的貢獻兩方面來探討)
結合阿育王的貢獻,讓學生說一說佛教的傳播和影響。
小辯論:宗教在社會上起積極作用還是起消極作用?
課后反思:本節課通過直觀形象生動的刻劃符號來調動學生的上課積極性,并能通過辯論等多種活動形式達到了上課的高潮,這節課分為兩個課時來完成。
第三課 告別野蠻(第一課時)
——從刻劃符號到象形文字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古代埃及、西亞和中國商代文字的了解,思考并能歸納出不同時期、不同區域的文字特征,理解文字產生的原因及與人類文明進步的關系;
2.能根據圖片資料挖掘、獲取有效信息,并能整理、歸納有效信息;
3.學會在課堂中恰當地展示自己,與人合作,提高自己的探究學習能力。
4.能夠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關注世界文明特別是中華文明的發展歷程,提升學生探究社會發展奧秘的愿望,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文字產生的原因和古代埃及象形文字、西亞楔形文字、中國的甲骨文三種文字的各自特點及意義;
難點: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正確對待與分析人類文明的傳承。
【本課知識要點】
1.了解文字產生的過程;
2.掌握世界上獨立形成的古老文字: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甲骨文等異同點;
3.理解文字的真正發明者及文字產生的歷史意義。
【課前預習】
1.文字發明前,人類歷史靠___________流傳下來
2.世界上獨立形成的古老文字:_________、_________、甲骨文。
【教學過程】
一、文字產生的背景
1.口耳相傳的方式有什么不足?
2.文字的雛形是什么樣的?
3.刻劃符號和圖畫文字表達信息的根據是什么?人們在使用它們時可能會遇到什么樣的困難?
二、文字產生的過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三大古老文字
根據課前收集的資料,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并結合2-25、2-26、2-27,小組討論完成表格。
比較:象形文字、楔形文字和甲骨文
古老文字 各自特點 共同點
發源地 形成時間 分明者 構造特點 書寫特點
象形文字
楔形文字
甲骨文
四、漢字—最古老的文字
練一練:
材料一:漢字的起源,自古就眾說紛紜,最為流行的傳說就是黃帝手下的倉頡造字。相傳,長著四只眼睛,兩只用來仰視天上群星運行之勢,兩只用來俯察底墑龜文鳥跡之象。他從自然造化中受到啟示,創造了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