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課 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教案
第二階段——制 度 階 段(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
1、時 間:從甲午中日戰爭到辛亥革命;
2、主要內容:主要學習西方政治制度,變革舊的封建體制;
3、代 表:康有為、梁啟超(君主立憲政體方案)、孫中山(民主共和方案);
4、指導思想:由天賦人權、自由平等發展為“三民主義”;
5、特 點: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和政治制度,挽救民族危機,但沒有對封建文化徹底批判。進入“制度”階段
第三階段——思想文化階段(新文化運動和馬克思主義傳播)
1、時 間:新文化運動時期;
2、主要內容:前期“三提倡三反對”,后期宣傳馬克思主義;
3、代 表: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
4、指導思想:前期是民主和科學,后期是馬克思主義;
5、特 點:前期徹底否定封建傳統,后期宣傳馬克思主義。進入思想的核心階段。
但前期存在絕對肯定和絕對否定的偏向,也沒有與工農群眾運動相結合。
九、板書設計:
(一)、新文化運動 (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1、背景 1、傳播原因
(1)政治: 2、五四運動前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2)經濟: (1)五四運動前
(3)思想: (2)五四運動后
2、興起: 3、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途徑和方式
(1)興起標志 4、馬克思主義對中國歷史發展的重大意義
(3)運動中心
(2)代表人物
(4)學術方針
(5)指導思想
3、內容
4、評價:
(1)性質
(2)意義
(3)局限
十、教學反思:
1、材料的運用,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堂氣氛較活躍,但教師要注意對材料的點評不宜拖長。
2、學生能根據材料自己得出結論,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3、本節課與前后知識有一定的內在聯系,在以后教學中繼續滲透。
第五章 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15課: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課前預習學案
一、預習目標
了解新文化運動的背景、內容、影響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情況、意義。
二、預習內容
(一)、新文化運動背景
1、根本原因: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
2、直接原因:北洋軍閥政府統治時期,袁世凱復辟帝制,掀起尊孔復古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