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課 百舸爭流的思想
30
@§在世界的本原問題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根本對立的。唯物主義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物質(zhì),先有物質(zhì)后有意識,物質(zhì)決定意識;唯心主義認為,世界的本原是意識,先有意識后有物質(zhì),意識決定物質(zhì)。
@§教師應盡量列舉一些事例給學生講解(見“疑難問題解答”),我們在本課的“教學資源鏈接”中也提供了一些參考資料。
(二) @§相關疑難問題解答
1.@§為什么說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之所以是哲學的基本問題,可以著重從以下兩方面來理解。
(1) @§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人們在生活和實踐活動中首先遇到和無法回避的基本問題。哲學的基本問題與生活息息相關。
@§關于這個問題,在課程標準的“提示與建議”中有明確的要求:“匯集資料:哲學的基本問題與生活息息相關”。
@§首先,可以向?qū)W生提出問題:人們做事情為什么先有計劃后有行動?為什么有的計劃和愿望能夠?qū)崿F(xiàn),有的卻不能夠?qū)崿F(xiàn),甚至會事與愿違?我們?yōu)槭裁床荒苤粦{自己的意志行事?我們接觸的客觀對象都是物質(zhì),那么什么是“物質(zhì)”?人人都有意識和精神,那么意識和精神又是什么?我們每天都在社會中生活,那么社會是什么?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是不是虛擬的?人和外部世界是什么關系?人和自然、人與人應如何相處?這些問題都與哲學的基本問題有關。
@§然后,結合大量事例分析哲學基本問題的兩方面內(nèi)容都與生活息息相關。
@§哲學基本問題的第一個方面,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比如,社會上各行各業(yè)的人們,在從事自己工作時,首先要承認自己活動的對象是真實存在的,離開這個基本前提,任何活動都不能正常進行。就像人餓了需要吃飯一樣,觀念中的餅不能解餓,現(xiàn)實中的餅才能充饑。也就是說,人們的實踐活動,不管自覺與否,首先遇到的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總會這樣或那樣地解決思維和存在誰是第一性的問題。要做好工作,就應該努力使自己的主觀思想符合客觀實際。
@§又如,我們經(jīng)常會提出“世界上到底有沒有上帝和神”、“人是否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人是否能夠改造自然”等問題,對這些問題的看法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人們的生活態(tài)度和行為方式。如果你不相信世界上有神,就不會有遇到事情求神的做法。“眼見”不一定“為實”,說明我們認識事物不僅需要肉眼,還需要智慧的“眼睛”,想問題、辦事情要正確處理好主觀和客觀的關系?梢赃@樣說,在實際生活中,凡是達到理想效果的事情,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遵循了物質(zhì)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的原則。人們常以“心想事成”來表示祝愿,但心想未必能事成,只有符合客觀實際的想法才可能成為現(xiàn)實。
@§哲學基本問題的第二個方面,即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同我們的生活實際也有密切的聯(lián)系。相信世界可知與不相信世界可知是大不一樣的,這兩種態(tài)度會直接影響到人們的精神狀態(tài)。相信世界可知,相信世界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人,會經(jīng)常保持一種樂觀的進取精神,相信前人沒有認識的事物,一定會被今人和后人所認識,在實際工作中取得的成績就會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