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總匯
臺風
暴雨澇災
旱災
寒潮發生的時間夏秋季節春夏秋秋末、冬季、初春發源地熱帶洋面或副熱帶洋面蒙古、西伯利亞影響地區我國東部沿海地區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區外的全國范圍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區外的全國范圍除青藏、云貴、海南外的廣大地區天氣變化強風、特大暴雨、風暴潮暴雨、大暴雨或特大暴雨長時期無降水或降水異常偏少大風、雨雪、凍雨臺風災害防御措施:加強臺風監測,及時發布臺風預報或警報,及時組織大家做好抗臺風工作。暴雨澇災防御措施:利用氣象衛星對暴雨、洪水進行監測,提高預報正確率,減輕洪澇災害損失。 工程措施:修筑堤壩、整治河道;修建水庫;修建分洪區(或滯洪、蓄洪區等)。非工程措施:洪泛區的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預警系統;擬定居民的應急撤離計劃和對策;實行防洪保險等。 旱災防御措施:①實行農林牧相結合的農業結構,改善干旱區的生態環境;②種植耐旱作物;③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營造防護林,改進耕作制度等。 寒潮防御措施:提前發布準確的寒潮消息或警報,提醒有關部門做好防寒準備。29、主要的大氣環境問題:全球變暖(溫室效應co2)、臭氧層破壞(氟氯烴消耗臭氧)、酸雨(so2、氮氧化物)30、溫室效應(1)大量燃燒礦物燃料——大氣中co2增加——大氣逆輻射增強(2)濫砍濫伐森林——光合作用減弱——co2相對增多——大氣逆輻射增強(3)大氣逆輻射增強——溫室效應——氣溫升高——全球熱量帶分布發生變化——經濟結構發生調整(農業經濟結構調整,中緯受損,高緯受益,使適宜種植業生產地域縮小,糧食減產。) (4)極地冰山融化,沿海地區海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區地下水水質變壞。31、綠化的環境效益:(1)通過光合作用保持大氣中o2和co2的平衡,凈化空氣;(2)綠化植物和防護林可以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3)城市綠地的作用是吸煙除塵、過濾空氣、減輕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環境。
第4講《地球上的水》考點一、水循環的過程和主要環節,水循環的地理意義。
1、水循環:
(1)動力:太陽輻射、重力、水的三相變化等。(2)水循環的主要環節有:蒸發蒸騰、水汽輸送、凝結降水、徑流、下滲。(3)類型:海陸間循環、陸地內循環、海上內循環(4) 水循環的重要意義:a、維持全球水量平衡;b、更新陸地淡水資源;c、調節全球熱量平衡;d、塑造地表形態 (5)人類對水循環的影響:主要對地表徑流,及對小范圍的蒸發、降水環節進行影響,修建水庫、跨流域調水和人工降雨等是常見的形式。
2、陸地水體的相互關系:(1)以雨水補給為主的的河流其徑流的變化與降雨量變化一致:a地中海氣候為主的河流,其流量冬季最大;b季風氣候為主河流,流量夏季最大;c溫帶海洋性與熱帶雨林氣候河流流量全年變化小;(2)以冰雪補給為主的河流其徑流變化與氣溫關系密切:冰川融水補給為主的河流,其流量夏季最大。(3)河流水地下水之間可相互補給,湖泊對河流徑流起調蓄作用。見右圖
(4)【技能擴展】等潛水位線的判讀:
①等潛水位線是指某地潛水面的海拔高度。
②潛水面是一個自由水面,隨地勢起伏,略有起伏。同一地區,天氣晴朗、氣溫高時,潛水位低,陰雨天、氣溫低時,潛水位高。③判斷潛水埋藏深度:一地海拔高度與該地的等潛水位線的海拔高度之差為該地潛水的埋藏探度。 ④判讀潛水與河流水的互補關系:數值大,潛水位高,對應地的地勢也高;數值小,潛水位低,對應地的地勢也低。右圖中的河水自地勢高處流向地勢低處,河流都是自北向南流。a圖中河流兩岸的潛水位高于河流水位,潛水補給河流。 b圖中河流兩岸的潛水位低于河流水位,河流補給潛水.(箭頭表示潛水流向,垂直等潛水線,從高處流向低處)3、我國河流補給的差別:(1)我國東部河流以降水補給為主(夏汛型,東北春季有積雪融水)(2)我國西北地區河流以冰雪融水補給為主(夏汛型,冬季斷流)我國河流的流量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較大,西歐地區和熱帶雨林氣候區的河流流量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較小。4.世界和我國的河流、湖泊(1)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