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總匯
婚俗
發達國家
發展中國家初婚年齡晚婚乃至不婚、不育者司空見慣,人口出生率低早婚之風盛行,初婚年齡偏低,人口出生率高婚姻的穩定程度不夠穩定,離婚率高,再婚現象較多,大大降低出生率較穩定,離婚率較低,出生率較高(2)宗教:一般不反對人口的增殖。10、中國文化與人口傳統人口文化 對人口的影響人口文化婚俗觀念早婚早育提高出生率 晚婚晚育生育觀念多子多福多育多子重男輕女提高出生率 少生、優生、優育職業選擇重仕輕民重農輕工、輕商從事農業人口比重大職業無貴賤人口流動安土重遷父母在、不遠游婚姻地域范圍小,人口遷移數量少婚姻地域范圍擴大,人口遷移更頻繁
第13講《城市》考點一、城市的空間結構及其形成原因1.城市地域功能分區:(1)不同城市具有不同的城市地域結構特點。(2)明顯的功能分區和稠密的道路系統是城市土地利用的基本特征。(3)各功能區連片分布,界線模糊。任何一個功能區都可能兼有其它功能。2.城市功能分區的成因(1)經濟因素(影響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主要因素,但并不完全取決于經濟因素,如故宮)(2)城市土地的利用類型取決于各種活動的付租能力(并不完全取決)(3)影響地租高低的直接因素: ①交通通達度:一般來說,通達度越好,土地價格或租金就越高。 ②距市中心遠近: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地租由市中心向外遞減,但并沒有以市中心為同心圓向外遞減(受交通通達度的影響,沿街道彎曲)3.城市地域結構:指城市不同功能區的分布與組合構成城市內部的空間結構。(1)三種城市地域結構模式:同心圓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2)地域結構影響因素:①經濟因素:影響土地租金高低的主要因素是交通便捷程度和距離市中心的遠近;a距離市中心的遠近的影響:地租隨著距離的增加而遞減b交通便捷程度對地租的影響:穿過的道路越多,或距交通干線越近,土地租金就越高②歷史文化:是城市功能分區的形成基礎,可繼承和改造;③社會因素:包括收入狀況、知名度和因種族宗教、人種的聚居等;④行政因素:作為政府行為的行政干預對城市規劃影響很大。(3)城市地域結構隨城市的發展而逐漸形成和變化。功能區最佳區位區位選擇的原因商業用地a:商業活動中心和服務中心市中心,交通干線兩側,或街角路口。要求最大程度的接近消費群體,靠近市中心,交通便捷,商業付租能力強。是城市經濟活動最繁忙之地,人口數量晝夜差別很大,建筑物高大密集。住宅用地b分布在盛行風上風向、河流的上游占地最多,要求方便上下班,又要方便購物,靠近市中心處,在有的城市中出現了高級住宅區(近文化區)和低級住宅區(近工業區)的分化,他們在空間上背向發展。工業用地c遠離市中心,向城市外緣移動,向交通干線集聚。專業化程度高、協作性強,工業生產占地較大,地租占成本的比例很高,又污染市區環境。分布在最小風頻的上風向、河流的下游。考點二、不同規模城市服務功能的差異4、不同規模城市服務功能的差異城市等級服務范圍職能種類服務級別城市數目相互距離高級城市大多高(不同等級城市的服務范圍是層層嵌套的)少遠低級城市小少低多近不同等級城市提供不同的服務種類和服務范圍考點三、城市化的過程和特點5、城市化的含義和標志:(1)城市化是指由非農產業在某處形成集聚所引起的農業人口轉變為非農業人口的過程。其主要標志是城市數目增多;城市人口和用地規模擴大;城市人口比重不斷提高。(2)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標是: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百分比。6、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城市特征比較發達國家特點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70%以上);處在城市化進程后期階段;發展趨緩,甚至停滯,出現逆城市化現象;產業結構多是第三產業>第二產業>第一產業。發展中國家特點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50%以下);多處在城市化進程加速階段;發展快,出現了郊區城市化現象;產業結構多是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第一產業。城市發展常與經濟發展不相適應。7、世界城市化進程分為三個階段:初期階段、中期加速階段、后期成熟階段,每個階段具有不同的特點,見下表:城市化發展階段水平特征出現的問題發展新趨勢出現的國家和地區初期階段25%~30%以下,低城市化水平較低、發展較慢問題較少,處于城市化低水平時期。城市各功能用地混雜布置,功能區分異不明確發展中國家加速階段30%~70%,較高人口和產業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進很快。出現了勞動力過剩、交通擁擠、住房緊張、環境惡化等問題。出現了郊區城市化現象。后期階段70%以上,高城市化水平比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長趨緩甚至停滯。中心區表現出衰落的跡象。大城市的中心空洞化、逆城市化等出現逆城市化現象。發達國家考點四、城市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