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總匯
②等壓線的疏密程度:(決定風力大小)
等壓線密集——氣壓梯度力大——風力大; 等壓線稀疏——氣壓梯度力小——風力小
③在等壓線圖上判定風向(任意點)和天氣形勢:
a.在等壓線圖上,任一地點風向的畫法如下:
第一步在等壓線圖中,按要求畫出過該點的切線并做垂直于切線的虛線,箭頭由高壓指向低壓,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壓中心,用來表示氣壓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確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氣壓梯度力方向右或向左偏轉30°~45°角,畫出實線箭頭,即過該點的風向。以北半球為例如下圖:
b.天氣狀況:包括氣溫高低、濕度大小、風向、氣壓等指示。
a.由高緯吹向低緯的風——寒冷干燥
b.由低緯吹向高緯的風——溫暖濕潤
c.低氣壓過境時,多陰雨天氣;高氣壓控制下,天氣晴朗
17.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
(1)大氣環流:①概念:全球性有規律的大氣運動; ②作用:促進高低緯度間、海陸間的熱量和水汽交換,調整全球的水份和熱量分布 -直接控制各地氣候類型的形成。
(2)三圈環流及氣壓帶風帶:
①影響因素:高低緯受熱不均、地轉偏向力;
②情況:低緯環流(0°~30°),中緯環流(30°~60°),高緯環流(60°~90°);
③地面表現:七個氣壓帶、六個風帶,赤道低壓為軸南北對稱,高、低壓相間分布,中間為風帶;④三圈環流(垂直分布)畫出右面三圈環流循環圖⑤氣壓帶、風帶(水平分布) 畫出右面氣壓帶、風帶分布圖 (“北撇南捺”)
⑥長城考察站紅旗向西北飄,窗口要避開東南方向;黃河考察站紅旗向西南飄,窗口要避開東北方向。
(3)氣壓帶與風帶影響下的世界降水的地區差異:
受控氣壓帶與風帶
大氣運動狀況
降水多少與類型
赤道多雨帶
赤道低氣壓帶
上升為主
多對流雨為主
副熱帶少雨帶
副熱帶高氣壓帶
下沉為主
少、大陸東岸例外
溫帶多雨帶
西風帶和副極地低壓
多鋒面氣旋活動
多、鋒面雨與氣旋雨
極地少雨帶
極地高氣壓帶
下沉為主
少
(4)由于直射點的季節移動,引起氣壓帶風帶位置的季節移動。 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移動。移動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18.北半球冬、夏季節氣壓中心——海陸分布對大氣環流的影響
(1)海陸分布下氣壓帶、風帶特點:
①南半球基本上呈帶狀分布,因為南半球海洋面積占優勢
②北半球氣壓帶斷裂成塊狀分布,因為北半球陸地面積大,海陸相間分布 a夏季:亞洲大陸上形成亞洲低壓,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壓;
b冬季:亞洲大陸上形成亞洲高壓,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壓。
(2)季風環流
①.概念:風向在一年內隨季節有規律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變化。也是大氣環流的組成部分,亞洲東部的季風環流最為典型。
②.東亞季風最顯著的原因:位于世界最大大陸亞歐大陸,東臨世界最大海洋太平洋,海陸熱力差異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