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總匯
10、三大糧食作物的地域性分布
作物名稱
主要分布的氣候區
主要分布國家或地區
小麥
溫帶大陸性氣候區、溫帶季風氣候區
美國、加拿大、阿根廷、俄羅斯、中國、澳大利亞、南非等
水稻
熱帶與亞熱帶季風區、熱帶雨林區
東亞、南亞、東南亞
玉米
高溫多雨區
美洲、亞洲、歐洲、非洲
11、我國主要農業基地的地域性分布
分布地區
九大商品糧基地生產條件和基礎好的地區:①太湖平原、②洞庭湖平原、③江漢平原、④鄱陽湖平原、⑤成都平原、⑥珠江三角洲增產潛力的地區:⑦江淮平原糧食商品率高的地區:⑧松嫩平原、⑨三江平原
五大商品棉基地
①江漢平原 ②冀中南、魯西北、豫北平原 ③長江中下游濱海、沿江平原 ④黃淮海平原 ⑤南疆
油料作物基地
花生
溫帶、亞熱帶沙土和丘陵地區,山東、遼東半島產量大
油菜
喜溫暖氣候、肥沃土壤。長江流域最多,有“北移南遷”趨向。
糖料作物基地
甘蔗
喜高溫,需水肥量大,生長期長。川、粵、桂、滇、閩、臺是主產區
甜菜
喜溫涼、耐旱堿,中溫帶內蒙古、新、吉、黑四個省區是主產區
出口商品基地
花卉、蔬菜、水果、塘魚禽畜
①太湖平原 ②珠江三角洲 ③閩南三角地帶
考點三:農業生產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12、農業生產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因地制宜,合理發展農業,可實現人地和諧發展。不合理利用強度會引起水土流失、土壤鹽堿化、土地荒漠化等問題。13、東北農林基地的開發建設(1)土地資源的開發與商品糧基地的建設①黑土的利用:我國最肥沃的土壤之一,為了保證作物穩產高產,必須保持和不斷提高黑土的肥力。加強對坡面、溝壑進行治理,并植樹造林,減少水土流失;注意土壤的培肥,增施有機肥料,秸稈還田是近年來保持和提高黑土肥力最有效的辦法。②沼澤的保護:三江平原是中國面積最大的沼澤區。沼澤是蓄水也、水源地,對于調節氣候、改善生態環境起著重要作用,東北的沼澤是我國特有珍禽丹頂鶴、天鵝等棲息地,沼澤植物又是一項重要資源。③全國最大的商品糧基地: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是我國最重要的商品糧基地,三江平原能夠提供的商品糧比重在全國最大。中部松遼平原玉米產量大,已成為我國的玉米帶。東北農業基地的綜合開發,就是要在繼續發展種植業,不斷提高種植業本身生產能力的基礎上,大力發展養殖業和農產品加工業,使農產品多層次大幅度地升值。(2)森林資源的合理利用與保護①問題:采育失調。采伐大于更新,導致資源減少、材質下降;森林覆蓋率下降,生態環境日趨惡化;采伐以皆伐為主,對森林資源造成嚴重浪費,也不利于森林的天然更新。②措施:森林的合理利用與保護培育和恢復森林資源是東北林區的一項首要任務,具體措施是:堅持合理采伐,促進珍貴樹種的更新;提高木材的綜合利用率(森林資源的綜合開發和深加工);加速自然保護區的建設,保護生態環境和防止生態環境的惡化。遼東半島和遼西丘陵發展溫帶水果,遼寧東部和吉林東南部丘陵柞林地區,發展柞蠶生產等。14、黃淮海平原農業低產區的治理(1)中低產田治理的地理背景嚴重的旱澇、鹽堿和風沙災害:排水或灌水條件很差的低洼或山坡地,容易遭受澇災和旱災;在風沙活動強烈的地區,土壤鋟蝕和土壤沙化,導致土壤肥力不斷降低;由于灌溉方法或灌溉系統不合理,致使地下水位抬高,引起土壤鹽堿化;(2)中低產田的綜合治理魚塘——臺田模式:挖魚塘,在水中養魚、養鴨、載種水生經濟作物;筑臺田,在田里種糧、果、棉。優點:魚塘一臺田相互促進,立體開發、綜合利用15、南方低山丘陵區 (范圍:指淮河以南、云貴高原以東、雷州半島以北廣大的低山丘陵地區)(1)農業資源的優勢和問題①氣候資源:光、熱、水資源相當豐富,而且大部分地區配合較好。但因季風活動及其在年際和年內的不穩定性,伴隨著多種農業氣象災害發生;②生物資源:品種多樣,植物生長速度快,更新能力強,具有較高的產品產出能力。但利用的生物資源品種單一,潛力沒有得到發揮;③土地和土壤資源:氣候、生物、土壤的垂直分異明顯,土地類型多樣,為農業的分層立體布局提供了有利條件。但水土流失引起生態環境惡化,紅壤面積大,有機質少,酸性強,土持黏重,是南方低產土壤之一,需要大力改造。④水資源:河流多,水資源豐富,有利于建立水電工程和發展灌溉農業。人地關系日趨緊張:亂砍濫伐森林。向大自然強取耕地和薪柴等,導致水土流失嚴重,在全國僅次于黃土高原。⑤結論:南方低山丘陵區水、熱充足,因地貌差異形成的多種土地類型,可以因地配置繁多的生物品種,因此這一地區是我國農業發展潛力最大、開發難度較小的地區之一。此外,這里勞動力資源充足,而且鄰近商品糧基地、工業城市、海港,有開發低山丘陵的人力和市場條件。(2)整治:①走立體農業之路:本區人口密度大,而人均耕地少,可耕地的后備資源不足。立體農業有利于減少有限耕地的壓力,把大量閑置的勞動力轉移到低山丘陵的綜合開發中去,促進林業、畜牧業和多種經營的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改變單一種植糧食作物局面,有利于改善生態環境,建立良性循局面。 ②解決農民的生活能源問題:大力推廣生活用煤。進行爐灶的技術革新,使爐灶大大節約燃料。大辦沼氣和營造速生薪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