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總匯
22、四季的劃分:(1)我國傳統劃分:以“四立”分別做為相應各季的起點。(2)歐美的劃分:以“二分二至” 分別做為相應各季的起點。(3)我國氣候統計和北溫帶許多國家的劃分:3、4、5月—春季;6、7、8月—夏季;9、10、11月—秋季; 12、1、2月—冬季。(4)按氣候含義劃分:候平均溫(即連續5天的平均溫): ≥22℃為夏季,≤10℃為冬季, 10℃→22℃為春季,22℃→10℃為秋季。23、典型的季節現象地理現象
時間季節
北半球夏半年
北半球冬半年
地球公轉七月初,遠日點附近,地球公轉角速度、線速度最慢一月初,近日點附近,地球公轉角速度、線速度最快
正午太陽高度6月22日,北回歸線以北地區達最大,赤道及南半球達最小12月22日,南回歸線以南地區達最大,赤道及北半球達最小
晝夜長短晝長夜短,北極圈以內出現極晝晝短夜長,北極圈以內出現極夜
等溫線陸地等溫線均向北凸出,海洋相反陸地等溫線均向南凸出,海洋相反
氣壓帶、風帶隨太陽直射點北移隨太陽直射點南移
雪線雪線上升雪線下降
北印度洋洋流受西南季風的影響,洋流呈順時針流動受東北季風的影響,洋流呈逆時針流動
我國的降水夏季風影響,降水多冬季風影響,降水少
我國的河流內流河因高溫導致冰雪融水多,外流河受夏季風影響,大部分河流進入汛期,東北地區分春汛、夏汛大部分進入枯水期,秦嶺淮河以北的河流有結冰期,部分河流有斷流現象
我國的季風全國大部分地區受來自海洋的夏季風影響,高溫多雨全國大部分地區受來自大陸的冬季風影響,寒冷干燥
我國的農業生產全國普遍高溫,農作物進入生長期,作物熟制自南向北由一年三熟逐漸過渡到兩年三熟至一年一熟北方大部分地區農作物處于越冬期,南方熱帶地區水熱充足,可生產反季節蔬菜、瓜果
氣象災害旱澇(華北春旱、長江伏旱)、暴雨、臺風(表現:強風、暴雨、風暴潮)寒潮、沙塵暴、干旱、暴雪
地質災害滑坡、泥石流較多較少
第2講《地圖》1.經度的遞變:向東度數增大為東經度,向西度數增大為西經度。2.緯度的遞變:向北度數增大為北緯度,向南度數增大為南緯度。3.緯線的形狀和長度:互相平行的圓,赤道是最長的緯線圈,由此往兩極逐漸縮短。4.經線的形狀和長度:所有經線都是交于南北極點的半圓,長度都相等。5.地圖上東西經的判斷:沿著自轉方向增大的是東經,減小的是西經。 除0°和180°經線外,其余經線都能準確區分是東經度還是西經度。6.南北緯的判斷:度數向北增大為北緯,向南增大為南緯。用0°,30°,60°把不同的緯度地帶劃分為低緯、中緯、高緯三部分。7.東西半球的劃分:20°w往東至160°e為東半球,20°w往西至160°e為西半球。即東半球經度小于20°w,小于160°e;西半球經度大于20°w,大于160°e。8.東西方向的判斷:劣弧定律:二者同為東經,則大值在東;二者同為西經,則大值在西;二者一為東經,一為西經,二者之和小于180°時,東經在東,西經在西;當二者之和大于180°時,東經在西,西經在東。9.比例尺大小與圖示范圍:相同圖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圍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圍愈大。10.地圖上方向的確定:一般情況,“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有指向標的地圖,指向標的箭頭指向北方;經緯網地圖,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11.等值線的疏密:同一幅圖中等高線越密,坡度越陡;等壓線越密,風力越大;等溫線越密,溫差越大。12.等高線的凸向與地形:等高線向高處凸出的地方為山谷,向低處凸出的地方為山脊。13.等高線的凸向與河流:等高線凸出方向與河流流向相反。14.等溫線的凸向與洋流:等溫線凸出方向與洋流流向相同。15.等值線凸向規律:凸高則低。16.地球上兩點間的最短航線:球面上兩點間的最短距離為兩點所在大圓的劣弧。大圓是球面上任意兩點與球心所確定的平面與球面相交所得的圓。(注:特別大圓有赤道、經線圈、晨昏圈等)。若:①兩地處于同一經線圈上,最短航線過北極或南極——最短航線向正北或正南。 ②兩地處于赤道上,最短航線在赤道上——最短航線向正東或正西。 ③兩地處同一緯線上,經度差不等于180°,最短航線趨向極點——在北半球最短航線先偏北再偏南;南半球先偏南再偏北。17.經緯度差計算實際距離:緯度相差1°= 實際距離相差111千米;某緯線上的經度相差1°= 實際距離相差111千米×cosφ. (注:φ為緯度數)。緯差法與正午太陽高度的關系:正午太陽高度相差多少,緯度相差多少 18.赤道上:每年有兩次直射,正午太陽高度有兩次最小值(66°34’)。赤道上無地轉偏向力,不能形成臺風。赤道地區終年高溫多雨,盛行上升氣流,多對流雨。赤道經過:太平洋、南美洲、大西洋、非洲、印度洋、亞洲。赤道經過的國家:印度尼西亞、瑙魯、厄瓜多爾(基多赤道紀念碑)、哥倫比亞、巴西(亞馬孫河河口)、剛果(布)、剛果(金)、肯尼亞、索馬里、馬爾代夫。(新加坡在赤道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