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總匯
11、《中國2l世紀議程》
《2l世紀議程》是全球范圍內實施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參照方案,各國實施可持續發展的政策建議主要包括:限制人口增長;鼓勵自然保護,改良生態,保護生物多樣性;探求資源和能源的永續利用,提高資源和能源利用率;推行清潔生產和環境標志;增加環保投入,采取源頭控制和經濟手段;控制城市化進程。
1994年3月,國務院發布了《中國2l世紀議程-中國21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提出中實施可持續發展的總體戰略、對策以及行動方案。
第15講《區域治理與可持續發展》
考點一、區域的含義。
1、區域的含義
(1)概念:區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間單位,它是人們在地理差異的基礎上,按一定的指標和方法劃分出來的。
(2)特征:(區域有大有小,級別有高有低)
①區域具有一定的區位特征:不同的區域,自然環境有差異,人類活動也有差異。同一區域,區域內部的特定性質相對一致,如濕潤區的多年平均降水量都在800毫米以上。但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隨著其他條件的變化而不同。
②具有一定的面積、形狀和邊界。①有的區域的邊界是明確的,如行政區;②有的區域的邊界具有過渡性質,如干濕地區。
③既是上一級區域的組成部分,又可進一步劃分為下一級區域。如,東北平原既是東北地區的一部分,又可劃分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遼河平原等。
(3)劃分: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標和方法不同,人們劃分出的區域類型也不同。
考點二、不同區域自然環境、人類活動的差異。2、區域差異主要內容:不同區域地理環境的差異,人們生產、生活特點差異導致區域的發展水平、發展方向等差異。
3、區域差異案例:長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比較
長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共 性
①都是平原地區,②都位于我國東部季風區,雨熱同期
地理環境差異
地理位置
位于北緯30°附近,我國東部沿海地區中部,長江入?
北緯43°~48°,地處我國東北地區的中部。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區
夏季高溫多雨
溫帶季風氣候區,大陸性稍強;東面有長白山的阻擋,降水較少;溫暖季節及生長期都較短。
土地條件
①水稻土為主;②耕地多為水田;③土地較為分散;④人均耕地少。
①黑土分布廣泛;②多為旱地;③集中連片;④人均耕地面積多。
礦產資源條件
礦產資源貧乏
有較豐富的石油等礦產
人類活動差異
農業
耕作方式
水田耕作業
旱地耕作業
主要糧
食作物
主要種植水稻,此外還有油菜、棉花等作物
主要種植玉米、春小麥、大豆等作物,
作物熟制
一年兩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
備注
水產業較為發達
松嫩平原的西部適宜發展畜牧業
其他生產活動
工業
我國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基地①輕工業-依托當地發達農業基礎發展;②重工業-從國內外運入礦產資源發展
利用當地豐富的石油資源和周圍地區的煤、鐵等資源發展重化工業,成為我國的重化工業基地。
商業
我國沿海航線的中樞,長江入海門戶,對內外聯系方便,商業貿易發達
考點三、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對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