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安徽卷語文復習系列教案
李洪之素來并不清廉,常常收受賄賂。當時高祖(孝文帝)開始建立發給官吏俸祿的制度,法規禁令都很嚴峻,官員們偵察了解的情況。無不一一揭發檢舉。因此就把李洪之鎖送京城。高祖(孝文帝)登太華殿,在殿前召集文武百官,有關官員啟奏李洪之收受賄賂,聲名狼藉,又殘酷暴虐。高祖(孝文帝)親自對李洪之數說他的罪行,因為他是大臣,判決讓他在家中自殺。等到將要自盡,沐浴后換好衣服。由看管他的士兵挾持著,他已經要出去自盡又退了回來,圍著家里的院子繞了一圈,像這樣有好幾次,哭泣嘆息了好久,才躺下服毒。二、1、d(私:個人的)2、c(因:介詞,“趁機”/“根據”。a、以:介詞,表原因。b、乃:連詞,于是。d、而:連詞,并且)3、d4、c( “故人”無根據)5、①同郡的楊政多次當眾詆毀樂恢,后來(樂恢)舉薦了楊政的兒子做了孝廉,從此鄉里的人都歸附他。②古人有保全自身躲避災禍的(說法),你何必用自己的言論來招致別人的怨恨呢?”參考譯文: 樂恢字伯奇,京城長陵人。他的父親是縣里的小吏,得罪了縣令,(縣令)拘禁了他并要把他殺死。樂恢當時十一歲,常常伏在官署門前晝夜不停地放聲大哭。縣令聽到之后,非常同情他,就放出了他的父親。長大后,樂恢喜好經學,跟隨博士焦永學習。焦永做了河東太守,樂恢跟隨他到了官府,(他)閉門精心誦讀,不與(外界)人物交往。后來,焦永因事被劾查,其他弟子因為替焦永疏通關系被拘禁。樂恢保持自己的清白而不玷污法律,立志成為有名的儒生。后來在本郡做官,太守因犯法被殺,朋友中沒有誰敢前往奔喪,只有樂恢為他服喪。回來后,又做了功曹,推選、舉薦從不偏袒,別人的請求、托付也從來沒有接受。同郡的楊政多次當眾詆毀樂恢,后來(樂恢)舉薦了楊政的兒子做了孝廉.從此鄉里的人都歸附他。被征辟到司空牟融的府中。正趕上蜀郡太守第五倫代替牟融做司空,樂恢因為與第五倫是同鄉,(樂恢)不肯留下來,在舉薦了潁川杜安之后辭去官職。許多人都稱贊他的行為,接連幾次征辟他,他都沒有答應。 后來征召他做了議郎。正趕上車騎將軍竇憲要出征匈奴,樂恢多次上書諫爭,朝廷稱道他的忠心。入朝為尚書仆射。這時,河南尹王調、洛陽令李阜和竇憲關系密切,放縱家人胡作非為。樂恢彈劾王調、李阜以及司史校尉。眾多指責、薦舉(的事實),令(他們)無法回答,無從逃避,顯貴的外戚們非常厭惡他。竇憲的弟弟夏陽候竇瑰想要問候樂恢,樂恢謝絕了他,不與他交往。竇憲兄弟兩個行為放縱,又憤恨樂恢不依附自己。妻子常常勸諫樂恢說:“古人有用保全自身來躲避災禍(的說法),你何必用自己的言論來招致別人的怨恨呢?”樂恢慨嘆地說:“我怎么能夠容忍朝廷中那些尸位素餐之人呢?”于是上書勸諫說:“我聽說眾多帝王的過失,都是由于權利下移造成的。國舅們不應該干預王室的事情,以此顯示天下是個人的天下。政治有了過失,如果不加補救,其結果不可預測。當今應該做的,帝王應以大義為重,斷絕這種聯系,國舅應以謙遜為主自我反思。”上書沒有取得效果。此時,竇太后臨朝,和帝沒有親政,樂恢因為主張沒有能夠施行,于是稱病回鄉。竇憲因為這一緣故,迅速而又嚴厲地告知各州郡對樂恢進行逼迫、威脅。樂恢最后飲藥而死。(死后,)穿喪服哀喪的弟子有幾百人,廣大百姓非常悲痛。后來,竇氏被誅殺,和帝即位,樂恢的門生何融等上書陳述樂恢的忠心、氣節,(和帝)賜與樂恢的兒子樂己為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