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安徽卷語文復習系列教案
50、俄而:不久,一會兒例: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口技》51、而況:何況,況且例: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石鐘山記》52、何乃:何況是,豈只是;為什么竟例:母謂府吏:“何乃太區區!”《孔雀東南飛》53、既而:隨后,不久例:既而以吳民之亂請于朝,按誅五人,曰顏佩韋、楊念如、馬杰,沈揚、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五人墓碑記》54、既……且……:又……又……例: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離騷》55.可得:可以,可能例:曰:“王之好樂甚,則齊其庶幾乎。今之樂猶古之樂也。”曰:“可得聞與?”《莊暴見孟子》56.可以:可以用來,足以用來;可以,能夠例:①“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寡人之于國也》②君子曰:學不可以已。《勸學》57.乃爾:竟然如此,這樣例:何其相似乃爾。58.且夫:再說,而且例: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過秦論》59.是故:所以,因此例: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師說》60.是以:所以,因此,因而例: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鐘山記》61.所謂:所說的,所認為例:①此所謂戰勝于朝廷。《鄒忌諷齊王納諫》②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也,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師說》62.未嘗:從來沒有,不曾例:①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蘭亭集序》②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六國論》63.謂……曰……:對……說,告訴……說;把……叫做……例:①項伯許諾,謂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鴻門宴》②嫗每謂余曰:“某所,而母立于茲。《項脊軒志》64.謂之:稱他是,說他是;稱為,叫做例:游褒禪山記王安石褒禪山亦謂之華山。《游褒禪山記》65.無何:沒有多久,不久,一會兒例:無何,見宮殿數十所,碧瓦飛甍(méng),始悟為山市。《山市》66.毋寧,無寧:寧肯,寧愿;莫不是,不是例:四五年前某夕,吾嘗語曰:“與使吾先死也,無寧汝先吾而死。”《與妻書》67.無庸:不用,無須例:請姑無庸戰。《勾踐滅吳》68.無由:不可能,無法,無從例:無由會晤,不任區區向往之至《答司馬諫議書》69.相與:互相,相互,彼此;同你;一起,共同;相處,相交例:①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蘭亭集序》②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赤壁賦》70.一切:一律,一概;權宜,暫且例:既而風定天清,一切烏有;惟危樓一座,直接霄漢。《山市》71所以:……的原因,之所以……,為什么……;用來……的方法,用來……的東西,是用來……的,用來……的地方,用來……的人(事),靠它來……的例:①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鴻門宴》②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蘭亭集序》72.以故:所以例:①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褒禪山記》73.以……故:因為……的緣故例: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愚溪詩序》74.以……為……:認為……是……,把……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