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安徽卷語文復習系列教案
權,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齊桓晉文之事》)——稱一稱,然后才知道輕重;量一量,然后才知道長短。②然則,相當于現代漢語“既然這樣,那么……”,起承上啟下的作用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齊桓晉文之事》)——既然這樣,那么您最想要得到的東西就可以知道了。③然而,相當于現代漢語“(雖然)這樣,可是……”表示轉折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齊桓晉文之事》)——老年人穿上絲織品的衣服,吃上肉食,一般百姓不挨餓受凍,這樣卻不能實現王道的,沒有聽說過。6.所,suǒ(1)助詞①“所”作助詞,只能與動詞結合,構成一個名詞性的“所”字結構,相當于現代漢語的“的”字結構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魚我所欲也》)——魚是我想要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要得到的。②與“為”相呼應,構成“為……所”格式,表示被動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赤壁之戰》)——如果不趕快前往,恐怕會被曹操搶先。(2)名詞,處所成反復自念,得無教我獵蟲所耶?(《促織》)——成名自己反復思量,莫非是指點我捕捉蟋蟀的地方嗎?(3)表概數將未到匈奴陳二里所,止。(《史記·李將軍列傳》)——到了距離匈奴陣地還不到二里的地方,停下來。(4)復音虛詞,所以①表示行為所憑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據,相當于“用來……的方法”“是用來……的”等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師說》)——老師,是靠他來傳播道理講授學業解答疑難的。②表示原因,相當于“……的原因(緣故)”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廉頗藺相如列傳》)——我們離開親人來事奉您的原因,只不過是仰慕您高尚的道義。
7.為讀音一:wéi(1)動詞①做,干且立石于其墓之門,以旌其所為。(《五人墓碑記》)——并且在他們的墳墓前立了石碑,用來表彰他們所做的事情。②引申為“治理”“管理”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六國論》)——治理國家的人啊,不要使自己被敵人積久的威勢所脅迫吧!③成為,變成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廉頗藺相如列傳》)——兩人終于和好,成為誓同生死的朋友。④擔任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陳涉世家》)——陳勝吳廣都按照征發的次序被編在隊伍中,擔任屯長。⑤作為,當作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過秦論》)——然后憑著華山當作城墻,就著黃河作為護城河。⑥是,算是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鴻門宴》)——現在人家是刀和砧板,我們是魚和肉,還辭別什么呢?⑦以為,認為竊為大王不取也!(《鴻門宴》)——我私下認為您不應該采取這樣的做法啊!(2)介詞,表示被動語氣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過秦論》)——本人死在他人的手里,被天下人恥笑的原因是什么呢?(3)助詞,放在句尾,表示疑問、感嘆、反詰等語氣,可譯為“呢”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列傳》)——為什么要保持高潔美好的節操志向使自己被放逐呢?讀音二:wèi(1)介詞①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給,替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于齊。(《觸龍說趙太后》)——于是替長安君準備了一百輛車,送到齊國做人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