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點評:教學設計理論的新發展
(4) 自主學習設計
自主學習設計是整個以學為中心教學設計的核心內容。在以“學”為中心的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中常用的教學方法有“支架式教學法”、“拋錨式教學法”和“隨機進入教學法”等。根據所選擇的不同教學方法,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應作不同的設計:
① 如果是支架式教學,則圍繞上述主題建立一個相關的概念框架。框架的建立應遵循維果斯基的“最鄰近發展區”理論[17],且要因人而異(每個學生的最鄰近發展區并不相同),以便通過概念框架把學生的智力發展從一個水平引導到另一個更高的水平,就像沿著腳手架那樣一步步向上攀升。
② 如果是拋錨式教學,則根據上述主題在相關的實際情境中去確定某個真實事件或真實問題(“拋錨”)。然后圍繞該問題展開進一步的學習-對給定問題進行假設,通過查詢各種信息資料和邏輯推理對假設進行論證,根據論證的結果制定解決問題的行動規劃,實施該計劃并根據實施過程中的反饋補充和完善原有認識。
③ 如果是隨機進入教學,則進一步創設能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表現上述主題的多種情境,以便供學生在自主探索過程中隨意進入其中任一種情境去學習。
不管是用何種教學方法在“自主學習設計”中均應成分考慮以下三方面的問題:
· 要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要能體現出學生的首創精神;
· 要讓學生有多種機會在不同的情境下去應用他們所學的知識(將知識“外化”);
· 要讓學生能根據自身行動的反饋信息來形成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實現自我反饋)。
以上三點,即發揮首創精神、將知識外化和實現自我反饋可以說是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三個要素。
上面列舉的三種自主學習設計(圍繞“概念框架”的自主學習、圍繞“真實問題”的自主學習和圍繞“事物多面性”的自主學習)是目前國外比較流行的、適用于多媒體網絡教學環境的自主學習方式,其詳細內容及具體設計方法可參看文獻[17]。事實上,只要能體現上述以學生為中心的三個要素,就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對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而不一定局限于上述三種自主學習方式,更不一定要局限于國外的經驗。從我們自身的文化傳統和教學實踐中也能總結出不少非常有效的自主學習方式,以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首創精神為例,我們的先哲孔子創造的“啟發式教學法”就是一個光輝的范例。
關于“啟發式教學法”,許多人都以為這是蘇格拉底的首創。這對于言必稱希臘的西方學者來說是不足為怪的,在我們中國也有不少人持這種看法(尤其是在計算機教育界),這就未免“數典忘祖”。事實上,孔子不僅一貫堅持啟發式教學,而且“啟發”式這個名稱本身也是由孔子(而不是蘇格拉底)所創造。孔子比蘇格拉底大82歲,孔子逝世后10年,蘇才出生。所以孔子才是真正的當之無愧的“啟發式教學”創始人。除此以外,孔子所創造的啟發式教學法,其內涵也要比蘇格拉底的“產婆術”更為豐富、更為深刻。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將稱之為“產婆術”的蘇格拉底啟發式對話法與孔子的啟發式教學法作一比較。
一位名叫歐諦德謨的青年,一心想當政治家,為幫助這位青年認清正義與非正義問題,蘇格拉底運用啟發式方法和這位青年進行了下面的對話(以下皆是蘇問,歐答)[18]:
問:虛偽應歸于哪一類?
答:應歸入非正義類。
問:偷盜、欺騙、奴役等應歸入哪一類?
答:非正義類。
問:如果一個將軍懲罰哪些極大地損害了其國家利益的敵人,并對他們加以奴役這能說是非正義嗎?
答:不能。
問:如果他偷走了敵人的財物或在作戰中欺騙了敵人,這種行為該怎么看呢?
答:這當然正確,但我指的是欺騙朋友。
蘇格拉底:那好吧,我們就專門討論朋友間的問題。假如一位將軍所統帥的軍隊已經喪失了士氣,精神面臨崩潰,他欺騙自己士兵說援軍馬上就到,從而鼓舞起斗志取得勝利,這種行為該如何理解?
答:應算是正義的。
問:如果一個孩子有病不肯吃藥,父親騙他說藥不苦、很好吃,哄他吃下去了,結果治好了病,這種行為該屬于哪一類呢?
答:應屬于正義類。
蘇格拉底仍不罷休又問:如果一個人發了瘋,他的朋友怕他自殺,偷走了他的武器,這種偷盜行為是正義的嗎?
答:是,他們也應屬于這一類。
問:你不是認為朋友之間不能欺騙嗎?
歐諦德謨:請允許我收回我剛才說過的話。
從這一段生動的對話可以看出,蘇格拉底啟發式教學的特點是:抓住學生思維過程中的矛盾,啟發誘導,層層分析,步步深入,最后導出正確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