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下冊1-8課導學案
過程與方法:思考隋唐時期出現頻繁的交往高潮的主要原因,和這種友好交往對歷史發展產生的重大影響;比較日本、新羅與隋唐政治、經濟、文化及社會生活等方面的相似性,以及佛教傳播和發展過程中,唐朝所起的作用,總結出唐文化的世界意義。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鑒真六次東渡、玄奘歷時18年的西游和歷時19年的譯經生涯中體現的奮斗精神,崇敬為各國友好交往做出巨大貢獻的偉人。通過當時傲居世界文明之首的東亞文明及其中心唐朝的了解,為自己祖先的業績感到自豪。
二、學習重點: 唐朝與日本、天竺的交往
三、學習難點:理解封建時代的對外交往為何如此頻繁?它與當今的開放有什么區別?
四、知識鏈接:唐朝國力強盛,海陸交通發達,政府又實行開放的對外政策,這些都促進了唐朝對外交往的活躍。在對外交往活動中,唐朝先進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不斷向外傳播,對世界經濟文化的發展起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同時,唐朝也以開闊的胸襟吸收著外來文化中的先進內容,如阿拉伯的醫藥學,天主的熬糖法、西域的音樂和舞蹈等,為我所用,不斷創新。
五、自主預習,自我提高
一、遣唐使和鑒真東渡
1、隋唐時期,中日兩國交往密切,唐朝從_______年間開始,日本來中國的遣唐使有十多批。還有______和_______等。
2、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也不少,其中最有影響的是高僧_______。________時,他___次東渡日本。他精心設計的__________被日本視為藝術明珠。
問題歸納:概括唐朝文化對日本的影響。
二、唐與新羅的關系
新羅是________上的國家,強勝以后,派遣______和大批_______到唐朝學習中國文化。新羅仿制唐朝的政治制度,采用_______選拔官吏。
三、玄奘西游
1、唐朝時,中國同天竺(即_______)交往頻繁,最杰出的使者是_________
2、_______初年,玄奘從______出發,歷盡艱險,前往天竺,______玄奘攜帶大量佛經回到長安。他專心翻譯佛經,還以親身見聞寫成了《________________》。這部書,成為研究中亞、印度半島以及我國新疆地區歷史和佛學的重要典籍。
六、 課堂小結
學生談談本課的收獲
七、當堂訓練
(一)填空
1、世界各國仰慕中國文化,把中國人稱作“唐人”開始于_____
2、日本派遣來中國唐朝學習的使團稱之為________
3、唐朝時期赴日本的僧人最有影響的是________,他于______時六次東渡。
4、朝鮮半島上與唐朝關系密切的國家是_______
5、唐朝時期西游天竺取經的高僧是_______
6、高僧玄奘根據自己的見聞寫成的書籍是_____________
(二)選擇
1.應日本僧人邀請,東渡日本,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貢獻的唐代高僧是( )。
a.玄奘 b.戒賢 c.鑒真 d.戒日王
2.現在各國人把中國人稱為“唐人”的原因是( )。
a.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較高的威望 b.中國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c.唐朝時中國才開始對外交往 d.中國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術
3.唐朝時期,被譽為中印文化交流中最杰出的使者是( )
a.鑒真和尚 b.玄奘 c.阿倍仲麻呂 d.崔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