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下冊1-8課導學案
4、學生按18頁“活動與探究1”:李德裕態度如何?(反對科舉制度)他的話有理嗎?(他這些話不妥。因為熟悉朝廷事物和禮儀只是有利于從形式上辦好朝廷的事情,并不是當官的必要條件。)
5、學生根據17頁歸納:隋唐科舉制度從哪三個方面對當時封建社會產生了影響?(用人制度、教育事業、文學藝術)
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主要圍繞一個問題進行了步步深入的探討。現在,我想請同學們來總結一下,我們是圍繞什么問題進行討論的,又是怎樣步步深入的?(學生總結)
目標檢測
一.選擇題
1.為改變許多出身地微但有真才實學的人,卻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擔任高官的弊端,采取分科考試的辦法來選拔官員開始于( )
a.隋文帝時 b.唐太宗時
c.隋煬帝時 d.武則天時
2.科舉制在我國正式誕生是在( )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秦朝
3.詩賦成為進士科主要的考試內容是在( )
a.隋文帝時 b.唐太宗時
c.唐玄宗時 d.武則天時
4.關于科舉制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正式形成于隋煬帝時 b.唐朝時分為明經科和進士科
c.明經科是做高官的主要途徑 d.明朝時考試內容限于四書五經
5.科舉制度在我國存在的時間和廢除的年代是( )
a.500多年明朝 b.700多年 清朝 c.900多年 元朝d.1300多年 清朝
6.下列關聯錯誤的一項是( )
a。隋煬帝——分科考試 b。唐太宗——擴充國學增加學員
c.武則天——殿試、武舉 d。唐玄宗——詩賦為進士科主要內容
7.自隋朝確立科舉制度來選拔官員,其意義在于( )
①廢止過時的選官舊制,將選官、用人權力從地方收回中央。②體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公開考試、平等競爭的特性。③開始突破門第的限制,按考試成績擇優選才。④中下層有能力的讀書人獲得了施展才能的機會,提高他們的政治地位,有利于緩解社會矛盾。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
8.門第不高的讀書人可以憑才學參政始于( )
a.東漢 b.明朝 c.唐朝 d.隋朝
9.下列對科舉制影響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學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
b.科舉制度從思想上控制了讀書人。
c.培養了更多的中華民族的英才。
d.對世界經濟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10.科舉制度與以往選官制度的本質區別,在于( )
a.普通讀書人可以自愿報名參加官府的考試,擴大了選官的范圍。
b.本人要出自高門權貴家庭,要有地方官員和高門權貴的推薦。
c.沒有顯赫的家庭背景不能做高官,選拔官吏的實權也沒有控制在朝廷手中。d.選拔官吏必須實行世襲制。
11.武則天開創殿試,親自出題面試舉人的根本意圖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