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全冊教案(人教版)
第三課 購物場所我知道
教學目標:
1.了解不同的購物場所及它們的特點。
2.會根據自己購物的需要選擇適宜的購物場所。
3.了解一些新穎的購物方式與支付方式。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能根據自己購物的需要選擇適宜的購物場所。
教學難點:讓學生了解一些新穎的購物方式與支付方式。
教學設備:多媒體教學軟件。
教學準備:讓學生利用休息時間對自己家附近的購物場所進行觀察。了解購物場所的數量、規模、所賣商品的種類、付款方式。
一、聯系生活,引入
1.同學們,在生活中要購買需要的用品應該怎么辦?
2.照片展示,讓學生觀看一些周圍熟悉的購物場所。
3.讓學生完成書本中的調查表。
4.學生分組討論不同的購物場所的特點。
5.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購物場所的特點。
6.游戲:每個小組想出一個購物場所,然后選一位同學,讓他把該購物場特點敘述給大家聽,由其他組的同學判斷這個購物場所是哪個商店。
二、模擬商品買賣活動
1.讓學生置身與購物環境中。
2.任選三名同學到大門口當“導購員”。
3.學生模擬買賣商品,教師巡視。
4.其他同學提出自己想買的東西,由三個“導購員”搶答,并說出去哪兒買較好,并說出理由,其他同學評議。如果“導購員”回答不正確或不令大家滿意,就把“導購員”免職,由自選的助手承擔“導購員”的任務。那位導購員回答的問題多,堅持的時間長,則獲得優秀“導購員”的稱號。
5.評選“優秀售貨員”、“文明顧客”。
三、了解新穎的購物方式
1.先讓學生回憶電視上介紹的或自己外出旅行所看到的新的選購、付款方式。
2.觀看現實生活中的一些新穎的購物、付款方式。
3.比較討論自己的購物、付款方式與電腦演示的哪些方式更好,為什么?
4.指導學生嘗試通過網絡購買一本書、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實際嘗試一下新穎的購物方式。
四、擴展訓練
五、深化教育,拓展生活
第四課 做個聰明的消費者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知道價格變化的原因;
2、知道包裝袋上的有什么學問;
3、懂得買到不合適的東西怎么辦。
教學重點:
1、讓學生知道價格變化的原因;
2、知道包裝袋上的有什么學問;
教學難點:懂得買到不合適的東西怎么辦。
教學活動過程:
一、 導入談話:
同學們,由于各種原因,同樣的商品會以不同的價格出售。當我們到當地購物場所了解一下商品價格的變化情況,再請教一下售貨員和家長,弄清價格變化的原因。
大家有沒有信心做最聰明的消費者?我們闖關開始。
活動一:看商品猜價格
1、(出示規則) 準備好了么?
a、穿著漂亮綠色外衣的中性筆,書寫流利清晰,能使你的字體美觀大方。請各組商量后出價。
b、是一支白雪牌巨無霸中性筆,書寫長度達1500米,能寫36000多字。請出價。 c、這個雙層漂亮文具盒上的小貓在向你招手呢,盒蓋上的電子表能提醒你要珍惜時間。你覺得它會是多少錢呢?
d、這個文具盒簡潔大方,會讓你愛不釋手。請各小組出價。
活動二:作調查 知差異
1、水筆的價格有所不同,文具盒價錢存在差異。這種情況我們平時經常遇到,課前,我們做過調查了,來交流交流吧!
2、既然商品的價格差異這么大,我們在購買時應該怎么做呢?聽,小精靈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