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版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第一單元 難忘的昨天教案
單元教材分析:
人類的生活.社會的進步都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而科技的進一步發展又需要年輕一代具有較高的科學素養,這就要求我們從小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和科學思維的方法。本單元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通過具體.詳實的例子,引導學生在觀察.調查.實踐中,理解科學技術與人類的關系,樹立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優秀品質,初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為他們的全面發展,成長為具有良好素養的未來公民打下必要的基礎。
單元學習目標:
1.知道科學技術與人類的生活.社會的進步的聯系,能正確看待科學的發展,明確科技要為人類造福這一主題。
2.了解科學家的故事,并能從中學到科學家的優秀品質。
3.了解邪教的危害,并能用科學道理來揭示其危害。
4.初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具有初步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
單元教學設計:
《我們愛科學》這一單元,是根據課程標準中“初步了解科學技術與人類的生活.社會發展的關系,認識科技要為人類造福,崇尚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和“知道邪教的危害,反對邪教”的要求設置的,并進行了延伸和拓展。
本單元主要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設計了四個主題活動:“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科學技術的另一面”,“科學家的啟示”,“崇尚科學,破除迷信,反對邪教”。前兩個主題從正反兩方面闡述科學技術與人類的生活.社會發展的密切關系,第三個主題使學生從科學家的事例中汲取營養,第四個主題則是讓學生簡單了解邪教并懂得用科學道理揭示邪教的危害。
教學課時安排:8課時。
11. 《科學技術造福人類》
第一課時 科學技術的福音
學習目標:
1.知道科學技術跟人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知道科學技術能為人類造福,是推動人類社會不斷進步的重要力量。
2.培養熱愛科學的情感。
3.養成愛讀科技報刊,關注科技發展,樂于參加科技實踐活動的好習慣。
教學準備:
1.調查:科學技術的發展給我們的衣.食.住.行帶來了哪些變化?目前人們利用新能源的狀況如何?
2.你最佩服的科學家.發明家是誰?簡單的地介紹他們的成果。
3.收集:蒸汽機.電.計算機的發明給我們人類社會的發展帶來了怎樣的變化?除此之外,你還能從哪些方面說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我國目前電力發展情況如何?
4.收集:世界航天成就的圖片、資料。
課前預習:
科學技術給我們帶來了哪些好處?
教學過程:
一、資料引入,揭示課題
導語:同學們,今天我要鄭重向大家介紹一位中國科學家,因為是他的科技發明,解決了我們這個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大國溫飽問題。大家知道他是誰了嗎?對!他就是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份資料。
(1)課件出示資料,學生閱讀。
xx年2月19日,袁隆平被被授予xx年度中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這位雜交水稻專家的研究成果,不僅使中國率先在世界上實現“超級稻”目標,還對解決中國乃至全世界的糧食問題具有重大意義。
育成“超級稻”一直是世界育種專家的夢想。中國一九九六年提出“超級稻”育種計劃,由袁隆平主持的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展開對“超級稻”的協作研究。
袁隆平和課題組其他人員的研究和技術推廣工作使“超級稻”連續三年在全國近十個省大范圍試種,平均畝產達到800公斤;谶@一成果,中國在1999年宣布在世界上率先育成超高產雜交水稻——“超級稻”。在云南試種的50畝“超級稻”,有一畝產量高達1137公斤,創下世界水稻單產的最高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