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版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第一單元 難忘的昨天教案
4.1957年10月4日,前蘇聯成功發射了( )。
5.( )年( )月( )日,楊利偉乘坐我國自行研制的( )首次進入太空,實現了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的飛天夢想。
我來談:
聯系生活實際,說一說你所了解的新能源有哪些。
金點子:
1.電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關。想一想,沒有電會怎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節約用電?
2.科技發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結合生活實際,把你所了解的科技造福人類的事例,用喜歡的方式與同學們交流。
五、總結
同學們未來是屬于你們的,未來等待著你們去創造,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掌握本領,相信我們的超級夢想,一定會實現。
12.科學技術的另一面
第一課時 科技帶來的問題
學習目標:
1.了解一些常見的科技災難,懂得科學技術在造福人類的同時也可能會造成負面影響,給人類及其自然環境帶來極大的災難。
2.形成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3.從垃圾分類處理開始,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改善生存環境而努力。
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一些常見的科技災難,懂得科學技術在另一方面也可能會造成負面影響,給人類及其自然環境帶來極大的災難。
難點:能比較客觀地認識科學技術的兩重性;理解“科技與環保”的關系。
教學設計:
一、認識白色污染
1.教師出示白色污染圖片,解釋白色污染的概念。
2.學生交流對白色污染的感受。
3.學生匯報課前調查到的家庭或學校附近的飲食店一個星期用掉的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數據。
4.學生交流用什么方法可以避免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5.教師課件補充說明其他國家或地區(美國紐約長島地區和南非等地)是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控制白色污染的。
二、垃圾處理辦法
1.了解韓國處理垃圾的做法。
2.教師補充說明其他國家在垃圾處理或環境污染處理中的好辦法。
3.學生調查統計家中一天垃圾的種類和重量,以及家人對垃圾的處理方法。
4.小組討論,為學校的垃圾處理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議。
三、課堂實踐
1.利用一些即將被拋棄的垃圾,動手做一件物品,如筆筒或裝飾品等。
2.勸導家人分類投放垃圾。
第二課時 科技帶來的問題
學習目標:
1.了解一些常見的科技災難,懂得科學技術在造福人類的同時也可能會造成負面影響,給人類及其自然環境帶來極大的災難。
2.形成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3.從垃圾分類處理開始,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改善生存環境而努力。
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一些常見的科技災難,懂得科學技術在另一方面也可能會造成負面影響,給人類及其自然環境帶來極大的災難。
難點:能比較客觀地認識科學技術的兩重性;理解“科技與環保”的關系。
教學設計
一、導入
1.教師出示一瓶“凈菜寶”。師:你們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嗎?
2.師:人類發明農藥后,又無可奈何地發明了消除殘余農藥的“凈菜寶”,這是為什么?
二、感受濫用化工產品的后果
1.學生交流化工產品帶給人類的益處。
2.小品表演:農藥通過食物鏈危害人健康的過程。
3.全班舉例交流,因濫用化工產品(包括農藥)而導致的惡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