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全冊教案(人教版)
4、師:我們去了這么多熱情的國家,現在咱們在做一塊交流展板。展板上圖文并茂,可以有照片、文字、繪畫、畫出該過的地圖輪廓,寫聲一寫祝福的寄語,發揮你們的智慧,做出非常有特色的展板,還可以互相留言。
活動四 古往今來話鄰國
1、課前學生搜集了古代關于鄰國的故事,讓他們講給大家聽。
2、師:同學們,通過聽這些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3、生:我國和鄰國從古代起就有交往。
4、師:除了古代的故事,從現在的生活中你能找到什么與鄰國相似的東西和生活習慣嗎?
5、學生交流搜集的資料找到各國之間的共同之處。
6、師:是啊,這些共同之出可以看出我們與鄰國之間的文化一直都有友好的交往,通過這些交往,促進了我們的共同發展。
7、新聞調查。
(1) 通過收看電視新聞,閱讀新聞報道,記錄我國與鄰國友好往來的新聞報道。
(2) 課上向全班同學介紹這些事例。
(3) 將這些事例進行整理分類,看看各屬于哪些方面的交往。
(4) 想一想這些友好往來對我國和我們的鄰國有什么好處。
練習設計
選擇適合自己的表達方式,如繪圖、制表、讀后感,對本課學習的內容進行自我總結。
2、環球旅行去
教材分析:
當代兒童生活在一個開放的時代,國與國之間的文化、經濟交流以及相互聯系,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密切,兒童們接觸世界的機會較多。本單元的設計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從小形成開闊的國際視野,以多元的觀念來認識多彩的世界,為他們成為一個具有國際視野的中國人打下良好的基礎。在教學時,盡量以學生的視角去認識、觀察及思考問題,設置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去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調查研究的能力;同時通過研究,激發學生對世界文化的興趣。
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已有一定的閱歷,能夠自己主動查找相關資料獲取知識,本設計希望學生自己運用已有的這種能力繼續深入學習,體驗學習過程中的快樂。在感受快樂的同時,增加對世界的了解。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世界主要的文化遺產,感受人類文明及其所蘊含的聰明智慧。它們有的反映了世界古代悠久的文明,有的體現了濃重的現代文明,旨在讓學生對多彩的世界有更為全面的認識,并為他們今后進一步了解世界、認識世界打下基礎。
2.培養學生的全球意識和對世界多元文化的理解與欣賞的態度。
教學理念:
1.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
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學時要善于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范的價值觀。
2.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為此,教師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轉變,創設學生樂于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