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全冊教案(人教版)
(3)在活動化教學,創(chuàng)設探索性、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方式。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活動,讓學生體驗做文明人對他人、對自己的價值所在,使學生有自覺做有教養(yǎng)的、講文明人的積極意愿。感受并體會到科學技術時時刻刻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給我們生活帶來了數不清的好處,使我們的生活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
難點:學生能反省自己的行為,找到自己的差距,從小事做起,努力塑造自己的文明形象。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活動一 論談小事中的文明
1、播放課件(教材的第8、9頁)
師:“你從教材提供的這些信息中想到了什么?你最想對哪件事發(fā)表自己的評論?
2、學生擬定題目,寫出自己的交流要點,如:“從亂扔口香糖想到的……”、“時尚穿著與出口成臟”、“一口痰雖小,影響卻大”等。
3、小組交流。
小組交流的要求:在每個人發(fā)表自己意見的基礎上,要選出在班級交流的同學;小組的全體同學要幫助參加班級交流的同學完善發(fā)言內容;在班級交流的同學要善于提出問題與大家探討,如:利用教材中的問題“假如你是清除口香糖的工人……”、“假如你是一個游客……”等,聯系生活實際,虛擬情景設計問題。
4.全班交流。師:文明的人、文明的社會需要怎樣的文明行為。如果大家都在小事上不注重文明,會是什么樣的情景?
5.在班級交流的基礎上,可請每個人用一句話總結,引導學生初步懂得社會在走向文明的時候,每個人也應該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成為現代的文明人。
活動二 文明素養(yǎng)面面觀
1.組織班級交流。
師:課前,同學們對自己生活的學校、社區(qū)或進出的公共場所做了一次調查,找到了與文明社會不和諧的看上去不起眼的行為,現在請同學們用多種形式匯報自己的調查情況,可以是照片,可以是表格,可以是調查報告。
2、學生匯報
師:你對哪些不文明行為感到厭惡。
生:對自己所做的不文明行為感到羞愧; 對破壞文明氛圍的人感到氣憤;對不文明的做法提出批評等。……
2.師生談話。師:“……一點小事能折射一個人、一個地區(qū)、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你對這句話是怎樣理解的?
3.談體會。
4、總結:是呀,小事不可忽視,小事也體現公民對社會的責任
(第二課時)
活動三 “一米線”告訴我
1.師:你知道“一米線”嗎?有什么作用?
2.模擬體驗。你在銀行取款時輸密碼,旁邊有人站著看,你會是什么感覺?
3.學生表演。4.討論交流。“一米線”告訴了我們什么?
5、小結: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生活空間,在與他人的交往中應注意保持這種距離,這是尊重他人的表現,也是一個文明人應具有的基本品質。
6.探討反思。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一米線”現象?自己跨越過“一米線”嗎?
今后應怎樣注意給別人保留一定的空間。
7.活動:“給自己提個醒”。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提醒自己不要跨越生活中的一米線。可以編兒歌,可以用一句簡短的話,可以畫圖等。學生先自己設計,然后再交流。
活動四 塑造自己的文明形象
1.走進了望臺。看“公交車上‘六少’折射市民公德水平”,談感想體會。
2、小結:社會的文明風氣,是通過每個公民在每個場所的點滴行為體現出來的。因此,在每個公共場所,我們應該在乎自己的行為對他人、對社會的影響,學會尊重他人、給社會帶來溫馨和諧,給自己帶來快樂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