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二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學設計及評析
《小池》
教學設計及設計意圖
教學內容
s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四課(第11頁至12頁)。
教材與學情分析
“小池” 這首詩通過對涓涓細流、濃密樹陰,清澈的水面、初露尖角的小荷,停落的蜻蜓這些景物的描寫,形象地勾畫出了一幅初夏荷花池的風景畫。特別是“惜、愛、露、立”幾個動詞的巧妙運用,使這優美、寧靜的畫面充滿了生機。
二年級的孩子已有一定的古詩積累,詩歌特有的韻文形式利于學生朗讀,教材為詩歌選配的畫面生動、形象,降低了理解和感悟內容的難度。詩句中的文字注音,對于有一定自讀能力的孩子來講難度不大。但教師應通過多種手段幫助學生理解重點詞語,以利于學生對詩句內容的理解感悟。
在教學中抓住古詩教學的一般規律,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的編寫意圖,引導學生反復誦讀,進而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既是本課的重點,又是難點。
教學目標
1.認讀4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理解詩句的內容,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中描寫的情景。
2.指導學生根據詩句想象出初夏荷塘的美景,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激發學生熱愛美好事物的情趣。
3.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以詩引詩,創設情境
1、吟詠春天
孩子們,伴著春風,隨著春雨,春姑娘來了,她吹紅了桃花,點綠了柳樹,大地立刻成了一幅五彩的畫。有多少詩人用他手中的筆,寫下了許多贊美春天的詩。我們來背背。(學生背誦春天的詩,復習上節課的《詠柳》。)
2、(出示配樂課件:夏天情趣圖)師提問:你看到了什么,先一個一個說,再連起來說一說。
引導學生說出:小荷花池、泉眼、樹陰、幾片生機盎然的荷葉、幾只小小的蜻蜓。
3、導入新課,揭題。
是呀,大自然是那么美好,萬物是那么和諧。南宋詩人楊萬里用一首小詩描繪了他見到的這個初夏的荷花池,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
板書課題:小池
楊萬里
強調“池”是翹舌音,小池就是剛剛課件中的荷花池。
學生讀課題。
介紹作者。
【設計意圖】由復習上節課描寫春天的詩自然過渡到這節要學習的描寫夏天的詩,通過語言上的慣性,保持濃郁的詩意氛圍。再由生動的課件建立表象,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古詩學習的困難也就分散了一半。
二、初讀古詩,學習字詞
1、詩人是怎么描寫這么美的小池的呢?大家自己去讀讀詩吧。不認識的字,請拼音朋友幫幫忙。
2、學生自由讀詩。
3、檢查自讀及識字情況。出示生字卡片學生開火車讀。
教師重點指導:
惜,xī,11筆,左右結構,左邊豎心旁,右邊昔字邊。
照,zhào,13筆,上下結構,下邊是四點水,注意讀準翹舌音。
柔,róu,9筆,上下結構,上邊是矛字頭,下邊是木字底,注意上邊“矛”的寫法。
4、指名讀全詩,并評價正誤,語速是否適度。
5、全班齊讀。
【設計意圖】本課要求識記的字詞不多,但依然是重點,是學文的基礎。
三、深入朗讀,體會詩意
引導學生邊看畫面邊讀,說說詩中描寫了那些景物,在詩中找出來。學生指出:泉眼、樹陰、小荷、蜻蜓。教師板書。
“泉眼無聲溪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