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二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學設計及評析
【設計意圖】運用多種方法,創設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文章中的重點詞,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深入地理解了課文內容。
(2)、指導朗讀。
(3)齊讀第一自然段。
2、引導學習青蛙和小鳥的第一次對話。
(1)青蛙和小鳥第一次對話說了些什么?采取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
(2)誰來讀一讀,讀后師生評議。(青蛙的話要讀出疑問的語氣,小鳥的話要讀的慢些。)
(3)、你從小鳥的話中體會到了什么?(小鳥已經飛了很遠的路)
小鳥的話中哪個詞應該重讀一點?出示詞卡“一百多里” 提問:為什么要把“一百多里”這個詞讀重一點?
【設計意圖】抓住關鍵詞,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
(4)同桌分角色練習朗讀青蛙和小鳥的第一次對話。
(5)教師引讀,男女生分角色表演讀。
教師:一只小鳥飛呀飛,飛過雪山,飛過草地,飛過田野,飛過村莊,它口渴了,落在井沿上找水喝。一只青蛙看見了問:
男生讀:“朋友,你從哪來呀?”
女生讀:“我從天上來,飛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來找點水喝。”
【設計意圖】教師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發揮想象,在讀中有所頓悟,在讀中培養語感。
3、引導討論學習青蛙和小鳥的第二次對話,
(1)自由讀青蛙和小鳥的第二次對話,找出最能代表它們各自看法的句子。
(2)、出示句子:朋友,別說大話了!天不過井口那么大,還用飛那么遠嗎?
①、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理解“大話“的意思。
討論:你認為青蛙和小鳥誰說得對?青蛙為什么會認為小鳥說大話 呢?
②、做小實驗:請同學用書卷成圓筒看天,說說你看到的天有多大,為什么?
【設計意圖】積極創設情境,學生既有生活經驗,又有了親自動手操作的實踐體驗,自然就明白了青蛙形成錯覺的客觀原因,教師引導學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③指導朗讀,要求學生讀出感嘆句和問句所表達的不同語氣。
(3)出示句子:小鳥說:“你弄錯了,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哪!”
理解“無邊無際”的含義。課件出示“遼闊的草原、寬廣的大海、無邊無際的沙漠和田野。聯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練習用“無邊無際”說話。
【設計意圖】注重語言學習和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達到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掌握和運用祖國語文的目的。
(4)指導朗讀。
①、青蛙和小鳥為了天有多大而爭論不休,請同學們回憶平時爭論問題時的情景,結合自己的感受,看看誰能把青蛙和小鳥爭論時的語氣讀出來。
②、學生練讀,可以自己讀,同桌分角色讀,小組合作讀。
③、指名朗讀,讀后評價。
4、引導討論青蛙和小鳥的第三次對話。
(1)自由讀思考:小鳥想用什么辦法幫助青蛙改變認識?
(2)質疑:青蛙和小鳥“笑”的意思一樣嗎?
(3)、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通過合作、探究,充分發掘青蛙和小鳥的內心活動,體會笑的豐富內涵,既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語感,又讓學生感悟了寓意。
(4)、讀一讀,并說一說這樣讀的理由。
(5)、練習分角色朗讀。
5、發揮想象,拓展延伸。
假如青蛙真的跳出了井口,它看到了天是怎樣的呢?這時它會怎么想?投影出示練習題:青蛙聽了小鳥的話,真的跳出了井口,它看到了( ),于是它對小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