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二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學設計及評析
1、指名讀詩的一、二句,引導置疑:泉眼的水是怎樣流的?“惜”是什么意思?誰舍不得誰?“愛晴柔”又怎樣理解?誰能說說這行詩的意思?
【設計意圖】啟發學生根據詩句和自己的生活經驗,感知、想象出細細的泉水緩緩地涌出,綠樹茂密的樹葉遮住陽光形成的樹陰映照在清清的水面上的畫面。從“惜”和“愛”感受作者賦予事物的情感。
2、指導朗讀:一道細流緩緩從泉眼中流出,沒有一點聲音;池畔的綠樹在斜陽的照射下,將樹陰投入水中,忽明忽暗,清晰可見。這么寧靜的景色,我們該怎么讀呢?
(聲音要輕柔、甜美、速度稍慢,讀中飽含“舍不得”)
3、學生自由練讀。
4、指名讀。
5、男女比賽讀。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1、 演示課件,師讀三、四句。
引導學生說說作者是怎樣描寫“小荷”和“蜻蜓”的?荷葉剛露出什么?蜻蜓就怎樣?如果它們會說話,會說什么?
“早”和“才”詩人用得非常準確、生動。有了這兩個字我們讀起來這兩行詩眼前仿佛看見了什么?
(學生逐步交流)
多么細小而有趣的大自然的片斷,竟然被細心的詩人觀察到了。如果你是詩人楊萬里,此時你會怎樣來吟誦“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呢?
2、指名反復讀。讀出欣喜的語氣。
3、全班朗讀。
4、總結:是啊,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樹,嬌嫩的荷葉,可愛的蜻蜓構成了小池優美的風景。難怪詩人要把這小池寫下來,這里真是太美啦!
全班感情朗讀全詩并試背誦。
【設計意圖】借助生動的畫面,捕捉關鍵的字詞引導學生理解,讓重點突出,使難點分散,詩意自然平鋪于學生面前。
四、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1、小荷漸漸長大,想知道他們在盛夏時節的美景嗎?(出示滿池的荷花的畫面及《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2、小池只是大自然中的一個非常非常小的部分,大自然中還有更多美麗的景色呢。這些美景正等待著小朋友去發現,去觀賞,去贊美。當然,大自然更期待你們去愛護萬物,保護環境。這樣,美景才會越來越美,越來越多。
【設計意圖】感受楊萬里的又一首描寫盛夏荷花的詩,與本文輝映,增強學生對古詩學習的興趣,增加古詩的積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進而更加熱愛生活,陶冶情操。
五、寫字指導
強調“惜”字和“借”字的區別。“照”字是上下結構,上面的“日”和“召”一樣長。
學生練寫。
六、布置作業
背誦并默寫古詩。
【整體設計意圖】整節課,教師以詩引詩,以美創美,以情激情,詩意在語文課堂上輕舞飛揚,學生在幽靜的小池美景中徜徉。上課伊始,教師先組織學生背誦春天的詩,既復習檢查上節課的內容又讓學生一上課便沉浸于濃濃的古詩氛圍中,而后,通過播放夏天情趣圖的課件,詩的韻味便悄然地彌漫于整個課堂,彌漫于學生的心中,打下輕松學習古詩的基調;課中,教師步步為營的引導,聲情并茂的描繪,多彩優美的圖畫,再現了初夏小池的美景,把學生帶入古詩所描繪的意境中,心為所動,情為所牽;最后古詩拓展與本文相輔相成。一節課就像一首心靈流動的樂章,似一篇文心涌動的詩篇,如一幅清新宜人的圖畫,引人入勝。
【教學評析】此篇教學設計,主線清晰,細節飽滿。教學中以詩意的自然景色直觀導入,設置濃郁的古詩學習的氛圍,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教學過程配以直觀的圖片幫助學生理解詩句,重難點的突破水到渠成。對詩句詩意的體會,教師引導逐層深入,由字到詞到句,環環緊扣,充分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課后拓展延伸恰到好處。課如此文,清新、恬靜,詩意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