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二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學設計及評析
【設計意圖】采取以讀代講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內容,在讀中升華情感,在讀中陶冶情操,受到思想教育。通過不同形式的讀,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與欲望。注重讀書的層次性,讀書的質量。尤其重視讀書的指導。通過引導學生關注提示語,想象心里、想象場面等形式,指導學生有感情的讀書。在此過程中,激活了學生的創新思維,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在思索中、在實踐中親自感悟讀進去與讀出來的讀書樂趣。
四、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1、借助文題,概括內容。
請運用補充課題的形式,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提示:誰三借芭蕉扇,結果怎樣。(主要講了孫悟空三借芭蕉扇,扇滅了大火。)
通過"三借"感受到借芭蕉扇的不容易。體現孫悟空足智多謀、神通廣大、不畏艱險。
小結:題目是文章的一扇窗戶,透過窗戶,認真觀察,細細琢磨,我們常常有新的發現。
2、你喜歡孫悟空嗎?說說為什么。(喜歡。因為他有七十二般變化,一個跟頭能翻十萬八千里,神通廣大,足智多謀,頑皮可愛。他保護師傅西天取經,一路歷經千難萬險,與妖魔鬼怪搏斗,終于取得真經。他對師傅不離不棄,盡心盡力……)
【設計意圖】以題為眼,運用補充內容的方法,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注重教給學生方法,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同時以討論的形式,挖掘孫悟空的性格特點,激發學生對他的喜愛之情。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了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五、拓展延伸,整合資源。
1、“學習鏈接 ”
《三借芭蕉扇》是《西游記》中的故事。《西游記》的作者吳承恩是明朝人。《西游記》和《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被稱為我國古代的四大名著。
2、趣味“三”字。
⑴我們今天學習的"三借芭蕉扇",文題中有數字“三”,這里是實指,還有是虛指的,表示數量很多。有趣的“三”,用法精妙。古人很喜歡用,如李白曾寫過“飛流直下三千尺”的詩句。傳統小說《水滸傳》中有“三打朱家莊”、“三碗不過崗”;《三國演義》中有“三顧茅廬”;《西游記 》中還有什么?(三打白骨精)據你所知,這里的“三”誰是實指,誰是虛指的?
⑵說一說你知道的帶“三”字的成語、諺語或俗語。
(拼命三郎 二意三心 二次三番 一日三省 舉一反三挑三檢四 三思而行 三年五載 三榜定案 事不過三
三顧草廬 三跪九叩 三姑六婆 三宮六院 三顧茅廬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一著被蛇咬,三年怕井繩。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
⑶回家搜集帶“三”字的成語、諺語或俗語。
總結:培根在隨筆《論求知》中經典闡述,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可見,讀書對我們一生的成長影響意義重大。請同學們課后閱讀古典名著,我們將利用班會的時間交流讀書感受、讀書心得、圖書介紹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