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二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學設計及評析
(作者單位:遼寧興城 溫泉小學 興城市教師進修學校)
《坐井觀天》
教學設計及設計意圖
教學內容 s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20課《坐井觀天》
教材與學情分析
《坐井觀天》是一則寓言,講的是一只小鳥和一只住在井底的青蛙爭論天究竟是大還是小的故事,告訴我們思考問題和認識事物要眼界開闊,不要受自己已有經驗的局限,才能正確全面地認識事物,否則就會像青蛙那樣目光狹小,自以為是。課文共7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交代了故事發生的地點。2---7自然段講的是青蛙和小鳥爭論天的大與小。文章配有兩幅插圖,形象的揭示了小鳥與青蛙不同的活動空間,給學生留有豐富想象的空間,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本課故事短小精悍,文字通俗易懂,但故事中蘊含的道理卻十分深刻,而且這一寓言對于低年級的小朋友來說,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因為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往往是片面的。不過,由于年齡的局限,孩子們正確理解寓意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學中應該抓住文章中的關鍵詞句,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從而促進學生深刻理解寓意。
教學目標
1、認識“寓、則、沿、渴”四個生字,會寫“則、渴、喝”三個字以及以下詞語:口渴、喝水。
2、學習默讀課文,不出聲,不指讀,一邊讀一邊想。能分角色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理解寓言故事的內容,體會其中的道理,聯系自己的體驗談感受。
教學重點
1、理解寓言內容,懂得寓言的寓意。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青蛙、小鳥頭飾、生字詞卡片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同學們喜歡聽故事嗎?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有趣的故事《坐井觀天》。學生欣賞動畫故事《坐井觀天》。
2、交流感受,引導學生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了解故事內容。
3、讓學生看簡筆畫,理解題意:畫井沿和井壁,請一名學生將紙青蛙貼在圖上適當位置。引導學生看簡筆畫問:誰坐在井里?“觀”是什么意思?“坐井觀天”呢?
過渡:《坐井觀天》是個寓言故事,它不僅有趣,而且告訴了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讓我們一起學習這篇課文。
【設計意圖】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動畫故事中,感知故事內容,初步建立語言和形象的聯系,為進一步學習奠定基礎。
二、初讀寓言,整體感知
1、讓學生自由拼讀課文,要求:
(1)畫出文中的生字詞。
(2)用筆標出自然段序號。
2、小組合作學習字詞。要求:記字音;用喜歡的辦法識記字形;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字義;給字擴詞。
【設計意圖】小組合作,強化了主動參與,相互交流。學生在相互交流中思考,在相互交流中啟發,情感和認識水乳交融,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主體性和合作意識。
3、檢查讀書情況
(1)、教師出示生字詞卡片,開火車讀,師生評讀。
(2)、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
(3)、讀完課文后,你都知道了什么?讓學生了解:
a、弄清課文中的兩個主要人物是誰(青蛙和小鳥)
b、它們為一件什么事爭論起來。(天有多大)
三、細讀寓言,明白道理
1、引導學習第一自然段。
(1)引導學生看簡筆畫提問:青蛙坐在哪里?小鳥飛來,落在哪里?請一名學生根據上面的提問將小鳥貼在恰當的位置,并說一說你為什么這么貼,從而理解“井沿”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