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科學上冊全冊教案(蘇教版)
學生通過實驗了解云、霧、雨、露、霜的成因
讓學生自己思考出各種方法
讓學生對自己的方法進行嘗試,通過實驗知道怎樣可以使蒸發加快
了解蒸發在生活中的應用
三、要學生說出自己的理由,讓學生嘗試進行推斷
第三單元 奇妙的聲音王國
1、聲音的產生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經歷“假設與搜集證據”這一科學探究過程。
能夠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聲音產生的原因作出假設。
能夠想辦法驗證假設。
知識與技能
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到科學研究中要尊重事實。
教學重難點
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能夠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聲音產生的原因作出假設。能夠想辦法驗證假設。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1、蠟線、紙杯、水(每組一套)或其他有關的實驗用品。
2、鋁箔。
學生準備:自帶各種能發聲的物體,如:氣球、報紙、尺子、玻璃瓶、鉛筆盒等。
教學過程
一、制造聲音
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看見”聲音 在我們的生活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聲音,你能在課堂上也制造出一些聲音嗎?
如果把你們剛才用的東西都收起來,只利用自己的身體,你還能制造出多少種聲音來?
二、我們剛才制造了許多聲音,有的需要用到別的物體,有的只靠我們自己的身體就能產生聲音,那聲音又是怎樣產生的呢?(提醒學生利用已有知識經驗進行假設)
你們自己的猜測對嗎,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你們準備怎樣設計實驗來驗證自己的想法呢?
我們能“看到”聲音嗎?
你想怎樣去“看”聲音呢? 學生模擬各種聲音,有秩序進行
學生猜測 需要通過實驗來證明
三、學生思考并設計出證明自己的猜想的實驗方法,選擇實驗器材
學生分組進行實驗,并記錄實驗結果,驗證自己的猜想
討論
分組進行實驗 激發學生興趣,初步意識到我們可以通過各種物體來產生聲音
進一步激發學生興趣,意識到產生聲音并不一定要用到別的物體
能進行一些合理的猜測,并能簡要說明
2、聲音的傳播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能夠對聲音是怎樣傳播的作出假設。
能夠設計活動驗證假設。
知識與技能
知道聲音是通過空氣、水及周圍的一些固體傳播的。
理解假設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知道聲音是通過空氣、水及周圍的一些固體傳播的。
能夠對聲音是怎樣傳播的作出假設。能夠設計活動驗證假設。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燒瓶、小鈴、水、皮管、夾子(每組一套),底面開孔的小鼓、蠟燭(每組一套),木棍、小鬧鐘。
學生準備:制作土電話的材料。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二、新授
聲音利用空氣傳播的實驗
做土電話
拓展(聲音在水里也能傳播嗎?) 通過p32圖,你知道聲音是通過什么傳播出去的嗎?
聲音是不是利用空氣傳播的呢,我們做個實驗看一看(強調要注意安全,并且要等到管子里有白氣冒出時再夾住管子)
敲擊一只底面開孔的小鼓,小孔對著一支點燃的蠟燭,觀察蠟燭的火焰有什么變化(改變蠟燭和鼓的距離或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