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1-15課教案
教學過程:
一、從題目入手,導入本課。
根據你自己的理解,談談什么是“信任”?看到這篇課文的題目,你想到了什么?讓我們來看一看,這篇課文到底寫了些什么?
(設計意圖 ) 引發學生對信任的有意注意,對閱讀本文產生期待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學生自由讀課文,遇到生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出示生字詞課件,學生開火車讀一讀。
3、利用多種形式理解詞語:豐碩、沁人心脾、沉浸、小心翼翼,樸實等。
4、檢查學生讀文情況。
(設計意圖)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為讀懂文本奠定基礎。
三、再讀課文,深入品味。
1、默讀課文,之后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引導學生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來描述整個故事。首先是看見告示牌,感到有趣,想去看個究竟;之后是去摘桃子很歡愉;最后是離開桃林,體會到了被信在的喜悅。)
2、出示本課情境圖片:兩個孩子抱著親自摘的桃子,笑得那么開心,她們為什么這樣高興呢?她們僅僅為摘到桃子而開心嗎?
3、充分發揮你們的想像,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
①“我”和姐姐來到小屋,讀了主人留下的紙條,可能會想些什么?
②“我們”采完了桃子,又會想些什么?
③ 果園的主人為什么會采取這樣的經營方式?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到,“她們”開心的笑,不僅僅是摘到桃子,而是體會到了被人信任的喜悅,使學生的認識不斷升華。在交流中,引導學生懂得要相信他人,同時體會被人信任的喜悅。引導學生崇尚誠信,分享被人信任的快樂
四、拓展延伸
讓學生談一談,自己身邊的“被人信任”或是“相信的事例,并寫一寫。
(設計意圖)讀寫結合,培養寫作習慣
14、金色的蒲公英
文本細讀
《金色的蒲公英》是一篇帶有回憶性質的敘事性散文。文章講述的是媽媽巧妙地借養花的事給“我”講明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每種花都以自己的美麗帶給我們快樂,同樣,每個人扮演的角色不同,但都是同等重要的。文章的開始寫“我”參加一次戲劇表演,本來要演的角色被別人代替,只能演傳述者。正當我傷心的時候,媽媽借蒲公英花的事,給我講明了道理,使“我”成功地博得了掌聲。文章不僅僅是揭示道理,還通過“嚴肅、鼓勵、不厭其煩、欣慰、意味深長”等詞語,表達了母親對孩子的良苦用心和循循善誘的親情。
知識與技能目標:
1、正確認讀本課10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掌握多音字,“角”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作者介紹了自己一次怎樣的經歷。
過程與方法目標:
1、分角色朗讀文中的對話部分
2、展開小組討論,對課文的思想內容及情感進行分析。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思考并理解媽媽告訴孩子的道理,體會母親對孩子的良苦用心和循循善誘的親情。xk 新課 標第一網
課前準備:學生課前預習,認讀生字詞,教師準備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剛剛看到《金色的蒲公英》這個題目時,你想到了什么?
那么這篇課文,到底講述了一件什么事,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設計意圖) 發散學生思維,讓學生暢所欲言。整體感知課文大意。讀懂詞語,為下一步分析課文打下基礎
二、初讀課文
1、認真讀課文,解決生字詞障礙。
2、利用生字卡片,了解學生認字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