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1-15課教案
2、檢查學生的認字情況。
3、指名讀文后,說一說,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4、指出文中不懂的詞語、師生共同解決。
(設計意圖)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讀課文,逐步培養概括大意的能力。
三、深入讀文,品味探究。
1、默讀課文,想一想,巨人的花園發生了幾次重大的變化,為什么發生變化,在文中勾畫出相應的語句,之后在小組內交流討論。
班內匯報:
(1)巨人的花園,鮮花盛開,是孩子們的樂園。
(2)春姑娘沒有光顧巨人的花園,仍是冬天的景象,因為巨人不喜歡孩子們到花園里玩,筑起了高墻圍住花園。
(3)花園迎來了春色,因為孩子們從小爬進園子,巨人也意識到自己太自私了。
(4)春天跟著孩子們來到了園子,因為巨人拆了圍墻,和孩子們快樂地玩著。
2、引導學生思考
①花園為什么發生這樣的變化?(是孩子們為花園帶來了快樂,帶來了春意)
②想一想巨人前后發生了什么變化?為什么?(開始很自私,后來知錯就改了,因為巨人感受不到春色,他也不快樂,和孩子們在一起,他也分享了歡樂)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的個性化想法,學生能聯系文本,談出自己的感受,就要及時給予肯定。
四、拓展延伸(課后練習三)
巨人要和孩子們一起為花園起個好聽的名字,請你也來參加吧!再為巨人花園里的告示牌上重新設計一句話吧!
(設計意圖)拓展思維,發揮想像。
五、指導書寫
閱讀鏈接
愛是什么……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內容。
2、初步學會默讀。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3、讓學生透過具體的語言文字去品析其中蘊含著的感情和哲理,用心去體驗滲透在字里行間的真情。
課前準備:閱讀本單元的課文,搜集有關愛的詞語。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
1、師:同學們,我這里有一首歌,你們想不想聽一聽?
放歌曲《愛的奉獻》
1、 :誰聽出來了,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歌曲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呀?找2-3名學生說一說。
(設計意圖)音樂進課堂,是教師最有利的教學語言,也是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
二、提示課題,點明中心。
1、師:那么,什么是愛呢,下面我們打開書66和67頁的內容,認真讀一讀,一會我來找同學說一說。
同學們自由的朗讀。
2、師:通過剛才的閱讀,愛是什么,誰能用一個詞來表達?還可以用哪個詞?
3、師:下面我請一名同學來有感情地讀一讀高爾基寫給兒子的這封充滿愛意的信。
4、在這封信中,哪些內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師:對于“關注”的內容,你是怎樣理解的?
6、師:為什么說“分享”也是一種愛呀?誰來說一說你的看法?
7、 師:既然愛可以是贊美,關注,分享,那么愛還可以是什么?還可以用哪些詞來概括?(設計意圖)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指導學生說出無私奉獻也是一種愛的表現。
三、感受真情,愛無處不在。
師:一把傾斜的傘,讓我們感受到愛的傳遞與延續,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使我們理解了父母在孩子成長中點點滴滴的用心,無人看管的桃林,讓我們體驗到信任與被信任是一種多么美好的感情……其實,愛是無處不在的,同學們,你們說呢?下面就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說一說愛是什么。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匯報。
(設計意圖)語文學習過程是學生聽、說、讀、寫各種語文能力綜合提高的過程,要避免語文學習中的“單打一”現象,要將閱讀教學與口語交際、習作、綜合實踐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以實現語文學習的高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