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1-15課教案
2、積累文中描寫的生動的詞語或句子。
3. 柳 笛 和 榆 錢
教材分析:
全文共四個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總的介紹了故鄉科爾沁草原的柳樹和榆樹。文中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表現了“披散著頭發的柳樹”和“探出身子的榆樹”在春風中快樂生長的、可愛的樣子。
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具體介紹了柳笛的制作方法、聲音以及它帶給孩子們的樂趣。一系列的動作描寫,使柳笛的制作方法躍然紙上。柳笛的歌聲在每一個讀者的耳邊輕輕響起。春天那歡樂的音符和著搖擺的春風,伴著孩子們的歡笑,飄溢在科爾沁的草原上。
第四自然段生動地描寫出了榆錢可愛的樣子、甜美的味道和采摘它們的樂趣。一連串細致具體的的描寫,讓讀者的心不禁飛到了科爾沁草原上。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識本課10個生字,會正確書寫11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繼續進行自主識字,提高學生隨文理解詞意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4、初步體會比喻、擬人等表達方法在課文中的作用。積累優美的詞句、語段。
5、通過有感情地朗讀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柳笛和榆錢在春天里帶給孩子們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明確自學要求。
(1)默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讀準字音;
(2)參考課文題目,邊讀邊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么。柳笛和榆錢給春天里的孩子們帶來哪些樂趣?你是從課文的哪些描寫中體會到的?可以講一講,也可以讀給同學們聽一聽。
(3)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記下來,準備和同學討論。
2、學生自學,教師巡回指導。
3、檢查自學效果。
(1)開火車認讀詞語
(2)開火車一人一段朗讀課文,檢查是否讀得正確、流利。
三、師生對話、感悟文本。
1、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柳笛和榆錢給春天里的孩子們帶來哪些樂趣?你是從課文的哪些描寫中體會到的?
2、出示組內學習方法:
(1)自讀課文,找出哪些詞句最能反映柳笛(榆錢)帶給孩子們的樂趣;
(2)細細品讀這些詞句.
(3) 可以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小組交流補充;
(4)討論怎樣讀好這一節?練讀。
3、全體同學交流,互相補充。
柳笛:可以抓住一系列的動作描寫“折下”“切割”“撮一撮”“猛一下抽出”,讓學生們在課堂上,真正的動手操作一下!
榆錢:抓住:一個形象貼切的比喻:“亮晶晶、綠瑩瑩,真像一串串晶瑩的玉莢。”也可以讓學生親口嘗一嘗。
四、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自主認識字詞,同桌互相測試。
2、指導重點字的書寫,如“唇”上下結構,但是上半部撇寫的要長些。
五、拓展延伸,積累實踐
1、柳樹和榆樹給春天里的孩子們帶來了很多的樂趣,你還知道還有哪些書給春天增添了色彩,給孩子們帶來了歡樂呢?
2、積累文中描寫的生動的詞語或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