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壁虎借尾巴》教學雜談
只有得當的課堂提問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自覺自愿地投入到語文學習中去,從而更有效地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要達到這個目的,需要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的教師強化“問題意識”。即在一節課中,提問什么,怎樣提問,什么時機提問,都要精心安排,將課堂教學設計成一環扣一環的“問題鏈”,把作者的寫作思路、教師的教學思路與學生的學習認知這三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這樣課堂提問就要做到“精、巧、活、深”。
亞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而體現重難點,在“節骨眼處”(蒯福棣語)巧妙設置的問題更能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教師要善于用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巧妙地激起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的思考。
例如教學《小壁虎借尾巴》一課,課文到最后,教師可以這樣向學生發問:“同學們想想看,如果小壁虎以后尾巴再斷了,它還會去借尾巴嗎”這種問題既緊扣文章的重點,引導學生把學到的知識加以總結,又超出了課文本身的內容,給了學生一個發揮想象的空間。
【天津市河西區大港一小 于 倩】
〖貫徹《課標》的精神,激勵學生樂學情感·引導學生享受閱讀,感悟學習·重視形象感悟〗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活動,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一年級小學生思想非常具體形象,在閱讀教學中教師盡可能采用生動的形象材料進行教學,誘導學生參與實踐,鼓勵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在閱讀中感悟,在實踐中提高。
重視形象感悟:
試驗教材所選課文,都展現了優美的意境,文中飽含著豐富的思想情感及人文精神,學生必須經過反復朗讀、吟誦、想像才能理解和感受文意,為此在初讀課文中要注重學生整體感悟。
如教學《小壁虎借尾巴》一課時,板書課題后,老師激趣,請同學圍繞課題提出你最想知道的問題。有的同學說:“我最想知道小壁虎為什么要借尾巴,他自己不有尾巴嗎?”有的說:“小壁虎向誰借尾巴?”還有的同學問:“小壁虎是怎樣借尾巴的?”然后教師請同學觀看動畫后說說小壁虎為什么要借尾巴?這一環節設計在感悟形象,教給讀書方法。接著,學生帶著問題整體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讀中感悟,然后交流,“你讀懂了什么?”學生閱讀興趣濃厚,體現了學習的自主性。
〖貫徹《課標》的精神,激勵學生樂學情感·引導學生享受閱讀,感悟學習·重視啟發想象〗
一年級學生想象豐富而獨特,閱讀教學中為學生創設想象的時空,不失為一種好方
法,因為在想象中學生的表現欲得到滿足,同時學生可以獲得獨特的心里體驗。
如《小壁虎借尾巴》一課中可啟發想象,壁虎借不到尾巴多傷心啊!假如小壁虎繼續向其它動物借尾巴,他會到什么地方?向誰借?怎樣借?借到了沒有?請同學也來當小作家,像課文那樣編故事。設計這些環節,還有力地培養了學生的求異思維,豐富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極大地激活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
〖貫徹《課標》的精神,激勵學生樂學情感·引導學生享受閱讀,感悟學習·重視活動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