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上冊音樂全冊教案(人音版)
伴奏呢?老師有一個好方法,想不想試一試
練習用彈舌模仿木魚聲
隨音樂用彈舌模仿木魚聲為樂曲伴奏
5、欣賞全曲,學生自由用動作表示自己對音樂的理解
6、小結:這是中國佛教音樂中的鐘聲,很有特征,特別是除夕和新春
第一天的鐘聲,有很多人前往聆聽
三、用1、2、3、5、6六個音編自己的歌
出示:3/4 χ — x│x — x│x x x│x— 0║
學生拍打節奏
教師范作
學生分組試編
展示
師生評價
四、小結,師生再見
第 四 課 時
一、組織教學
二、復習《鐘聲叮叮當》
分聲部唱一唱
二聲部合唱
三、表演《美麗黃昏》
1、導入:黃昏的晚霞美嗎?請小朋友聽一聽音樂是怎樣來表現的呢?
2、聽錄音
學生談感受
聽音樂,學生說說是幾拍子的?
放音樂,學生試拍
師生隨著音樂一起拍打
3、師:這么優美的音樂,你會用動作做一做嗎?
放音樂,學生自由做動作
4、跟著錄音輕唱
連唱,注意及時、敏捷地換氣
5、喲能夠不同的速度演唱這首歌,說說表現的意境和情緒有什么不同?
分組討論
速度 表達的情緒
稍快 輕松、愉快
中速 寧靜、美妙
稍慢 低沉、壓抑
6、輪唱
聆聽錄音學生感受
將學生分成二組,甲組先開始唱,唱至2時,乙組從頭開始唱
教師指揮,學生輕唱,要求學生既能聽到自己的聲部又能聽到另外一
個聲部的歌聲
為三個樂句分別想一個簡單的動作,邊唱邊做
有感情地進行三部輪唱,注意三拍子的韻律
7、學唱歌譜
a、教師范唱
b、重點唱一唱第一樂句前六小節,并畫圖形譜
c、學生畫出第二樂句的圖形譜
d、連起來唱
e、進行輪唱
8、選擇三角鐵、串鈴、小鼓、雙響筒在“叮咚”處伴奏
分組嘗試
分組展示
學生評價
用三角鐵在“叮咚”處伴奏
四、小結,師生再見。
小
結
學生不但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而且能用幾種打擊樂演奏。第16周2節總30節
課 題
愛 鳥
課 時
二
課 型綜 合 課
道 具多媒體 電子琴 錄音機
教
學
目
的
1、通過聆聽《對鳥》、學唱《一只鳥仔》,初步培養學生愛鳥的情感,增強護鳥的環保意識,增進自然常識。
2、用歡快、天真的聲音演唱《一只鳥仔》,初步感受具有濃郁地方色彩和詼諧風格的中國臺灣民歌。
3、初步了解下滑音及其唱法。
4、 利用打擊樂為歌曲伴奏,鍛煉學生合作協調能力,在實際表演中準確表達四分休止符。
教
材
分
析
歌曲《對鳥》這是浙江樂清縣牧童的“對山歌”。它與一般的對山歌不同,對的不是花名,而是鳥名,要求歌者有更豐富的自然知識和更高的對答技巧。歌曲描寫兩組村童簇擁著各自的領頭人,相互對歌賽智的生動情景。歌曲是由兩段歌詞組成的分節歌形式。
歌曲《一只鳥仔》這是流傳在中國臺灣的一首兒歌。在二段歌詞中,每段都采用了象聲詞來形容一種小動物的鳴叫聲和神態,使得歌曲頗為生動有趣。歌曲為五聲徵調式,2/4 拍。音域在九度以內。全曲音樂素材統一,形象完美,很好地表現了孩子們的天真、可愛和純潔的性格。
教
學
重
點
難
點
重 感受濃郁的地方色彩的中國臺灣民歌
下滑音的學習
教
學
方
法合作法 探究法 講授法
教
學
內
容
及
過
程
一、
第 一 課 時
一、導入:
師 師: 噓-----,聽,什么聲音出現在我們的音樂教室里?(播放幾種鳥叫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