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臺梭利教育:捕捉兒童的敏感期
但是,緊接著兒子冷不丁開始說起了臟話。問他跟誰學的,他說是班上的這樣說,連那個孩子說話的神態都模仿了出來。我趕緊告訴他罵人不對,他也就沒再說。我也沒太在意。但他偶爾會在玩得非常高興時突然罵人,搞得我莫名其妙,真不知是怎么回事。
一次,在蒙校召開的家長會上,孫院長特別解釋了這種現象,我才明白這是孩子在發泄!后來,他再罵人我也不太當回事了。有一陣子,貝貝每晚照例要罵一會兒,看到我不象以前那樣堅決制止他罵人,他的罵聲竟然更大,罵完還看著我壞笑。有次我問他為什么這樣罵,他說:“大人這樣罵我就罵!”此言一出令我啞口無言。誰讓大人先罵了呢?罵就罵吧,發泄一下也好,心里不得病。看我不怎么在意,慢慢地他罵得少了,但每次罵完,總不忘沖我笑一笑,儼然一個勝利者的模樣。
教會他開關電視、換臺后,看什么節目基本上是他說了算:“爸爸,我要看廣告!”“爸爸, 我要看唱歌!”如果廣告演完了,他就著急:“我要看剛才的廣告!” “爸爸,你把廣告找回來!”怎么給他解釋都不聽。
平時我們做事情也一定得征求他的意見,否則馬上就讓你下不來臺。一次,沒經過他的允許,我為他剝了一個香蕉,他很不高興:“爸爸,你給我把皮安上。”
自從上了蒙特梭利學校,貝貝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變化連鄰居都發現了。國慶期間,我們單位組織大家去蘇峪口森林公園,我帶著兒子一起去。去的路上,他站在大巴座位上,兩手摟著前排的靠背、下巴頂在靠背上,不停地看,不停地問:“爸爸,大巴士怎么走了?”“爸爸,大巴士為什么能走?”“大巴士為什么要有發動機?”說話速度很慢,顯然腦子里在想問題。
“爸爸,這是干什么的?”他指著大巴頂棚一個黑色的長方形。我告訴他那是音響,他就從音響是干什么的開始問,一直問到喇叭為什么能放音樂,問得我頭大。
上了山他接著問:“太陽會不會上山?”我說會,他又問:“樹會不會上山?”我說樹不能上山。車子開到半山腰時他看見了太陽,高興地說:“爸爸,太陽上山了!”看見了樹他說:“爸爸,樹也上山了!”
到了山頂,我掏出相機給貝貝拍照。照完后,他搶過相機堅持要給我照。有個同事逗他,讓他前腿弓、后腿繃給人照相,他大方地按照同事說的去做,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同去的還有同事的孩子,那幾個孩子都沒有兒子放得開。我真高興,兒子就是像那幾個孩子一樣,現在他再也不拘謹、不怕人了。
兒子不光變得大膽了,好多方面也都有了變化。一是比以前懂禮貌了,“爸爸,請你給我拿一下玩具好嗎?” 玩具拿給他,他總要說聲謝謝。二是能講通道理了,凡事只要跟他商量總能解決,如果不商量他就會提抗議。三是有了平等意識,有了自我保護意識。好吃的你給我我就給你,你不給我,我也不給你。四是有尊嚴了。一次我故意逗他,他很不高興地告訴我:“爸爸,我不喜歡這樣。”我越來越發現,跟他在一起一定要充分認識到他的獨立性,他也是人,一個“很不小”的人,如果認識不到,他就會來點顏色給你看。五是膽子比以前大了,無論什么場合,都能很自然地表現自己。
回想貝貝成長的這3年多,最大的遺憾是找了個脾氣非常不好的小保姆,給他幼小的心靈造成傷害;最大的欣慰是3歲前把孩子送到了蒙特梭利學校,接受了蒙式教育,孩子的恐懼、膽怯等心理障礙及早被發現,及時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