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臺梭利教育:捕捉兒童的敏感期
小哥哥早已原諒了桓桓。他剛向桓桓跑了兩步,樓上的媽媽喊他了,他立刻轉身跑向媽媽的方向。桓桓追了幾步小哥哥,發現追不上,坐在地上傷心地哇哇大哭。
我跑過去抱起他,他傷心地用小拳頭打著我,我給他解釋了小哥哥走的原因,并說:“ 小哥哥喜歡你,老師也喜歡你,你心情不好,想哭就哭吧!”然后抱著他走來走去,過了好久他才慢慢安靜下來,離開老師的懷抱,又去騎小車了。
孫瑞雪:正常兒童有兩個優秀的品行——大孩子照顧小孩子,不打小孩子;小孩子打大孩子,大孩子不還手,不記仇。
幼兒傷心時總是大哭。這是他表達情感的方式,直接而不掩飾。
這說明的生命。即使對于成人來說,雖然我們有了強大的理智,但很多情況下,是情感狀態決定著體驗的豐富性、工作能力的發揮、決策的優劣以及生活的很多方面。
在這篇文章里,我們看到一系列正常的心理狀態:小小孩受到關愛和幫助還沒有什么感覺,但他簡單地建立起一種安全感和秩序感;他不愿意時就用打對方來表達;在很短的時間里他對大小孩產生了一種朦朧的依戀;他對大小孩的離去感到痛苦,這個痛苦的消解需要時間。
大小孩自然地照顧小小孩,同時試著去滿足自己的愿望;被小小孩打時他并不生氣;受到小小孩拒絕時也并不難過;事實上,大小孩在這個過程中能得到的發展和果實正在后面,可惜被他媽媽意外地打斷了。
媽媽們叫孩子時很少先觀察一下孩子正在干什么,誰知道有多少個寶貴的瞬間就被這樣打斷了?
王莉
征求別人的意見
xx年10月25日 19:22 《捕捉兒童敏感期》
2歲半的桓桓看見了文文的小摩托車,不加思索地騎了上去。王老師請他征求文文的同意,桓桓雙手拇指與食指來回搓著,眉頭微皺,表情嚴肅,快走到文文面前時,他的表情逐漸放松了,但還是很嚴肅 ,剛要張嘴,文文似乎感覺到了什么似的,轉身向地下室跑去。桓桓愣了一下,旋即回過神來,立刻去追文文。
一直追到地下室入口處,文文用力敲門想進去,桓桓站在后面,非常安靜地等著 ,希望文文靜下來和他說話。等了1分鐘,文文仍在那兒用力地敲著門,嘴里大喊著“開門!開門!” 桓桓似乎等不及了,在后面小聲問:“哥哥,我可以玩你的車嗎?”他聲音太小了,文文根本沒聽見,繼續在那兒敲門。桓桓又開始搓雙手拇指與食指,眉頭皺在一起。過了一會兒,桓桓發現文文沒理他,失望地嘆了口氣。我以為他會放棄,沒想到他又鼓起勇氣,重復了一遍剛才的問話,聲音也比剛才大了很多。
這回文文聽見了,但并沒有聽清楚,他瞪著大眼睛疑惑地看著桓桓。桓桓立刻感覺到機會來了,微笑著對文文說:“哥哥,我可以玩你的車嗎?” 桓桓的發音不太清楚,文文還是沒聽清,疑惑地轉頭看看我。桓桓的表情有點緊張,也用求助的眼神看我,我知道他需要我的幫助,立刻友好地對文文說:“文文,桓桓在問你是否愿意讓他玩一會兒你的小車。”聽了我的話,文文猶豫了一下,眼睛看著地面搖了搖頭,見文文搖頭,桓桓就像已經猜到了這個結果似的,非常平靜地走出地下室,臉上沒有任何表情。
他慢慢坐在游樂場的臺子上,皺著眉頭,出神地看著文文的車,看了好久,似乎在想著什么。忽然,他放松了眉頭,嘆了口氣,跑向遠處的滑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