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臺梭利教育:捕捉兒童的敏感期
沒有自我,就等于混同成萬上億個人,并在這樣的人群中消失。我們所期望的創造力、幸福感、獨立性、意志無法出現在我們的身上。
當兒童明確地說:“不”時,就好象發出了人的獨立宣言,兒童開始從意識區別別人的意志。幼兒在最早只要是他不同意的事情,他就打,邊打邊說:“打死你!贝虻娜亢x是(這似乎在說,我已經有了我個人的主見,“我”提到了兒童意識的前面。)排除的意思,但這個時期很快就過去,接踵而來的是說:“不”。什么都是“不”,做與不做的都是不。兒童在這樣的重復中,感受著我與他人的分離的快樂。
因為成人的決定來自思考,而兒童是在自然法則的感召下,全力地在形成自己。這就在告訴我們,兒童必須走他要走的路。這種自我在以后的幾年里會表現的更為充分,從排除他物,到發出不,到“這是我的。”然后是我堅定不移地選擇我的看法,自我在形成的過程中派生出了一種品質:專注和意志。
當兒童選擇并決定了他要做的事情,他必然專注,任何一位家長和老師都能發現這一點。實際成人也如此,人的天性是喜歡按自己的意志做事。兒童也能不斷產生對環境的信任和依賴。因為做著自己喜歡的事,因此心滿意足,安靜了,專注了,這種持續性的生活,最后會形成兒童的意志,在這種意志中,獨立也就產生了,兒童也就學會了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
實際上,大多數孩子生長到10歲時,他們已經開始思考許多本質的問題。例如:“成人為什么是不可改變的?”“為什么書上說的和現實社會不一樣!薄盀槭裁创笕藢Υ⒆雍娃r民對待驢一樣。農民打驢是為了讓他快走,父母打孩子是為了讓他學習,這實際并沒有差別!薄半y道人活著就不會有別的意義了?”
喪失自我的孩子,內心充滿了掙扎。成長到10歲時,一個自我形成好的孩子,和一個自我形成差的孩子,在處理同一件事時,心理狀態有著巨大的差異。一個引誘其他小孩的吸毒者對一個意志獨立而堅定的孩子說:“吸一口吧!不吸就不是男子漢。你是個膽小鬼嗎?”所有這些語言都不使他心理產生猶豫和掙扎,因為他歸屬于已經形成的較好的他的自我,他不需要從歸屬別人那里而尋求安慰。并且他能清晰知道對方的意圖。但喪失自我的孩子,因為從小就有人對他說“這樣做”“那樣做”。他在別人的自我中迷失了自己,這一次經驗也會使他再一次迷失自己:他吸了。
孫瑞雪
找杯子
xx年10月25日 21:16 《捕捉兒童敏感期》
3歲半的媛媛是一個非?蓯鄣呐,做事總有一股認真勁兒。
上個月,我們班把舊杯子全部換成了新杯子。新舊杯子上都寫有孩子們的名字,但名字的字體不一樣,這樣一來,有些孩子認新杯子就有點困難,喝水時不能馬上找到自己的杯子。媛媛就是這樣。
但我發現,媛媛找自己杯子的方式很獨特。每當她喝水的時候,她總是先拿著刻有“張弛敏”名字的杯子到我面前問:“老師,這是不是我的杯子?”我說不是,她回去繼續找,不一會兒,又舉著刻有“馬宇軒”名字的杯子來問我是不是她的杯子,我又說不是,她不聲不響地離開,不一會兒,準會高舉著刻有自己名字的杯子問我:“這是不是我的杯子?”我告訴她:“是的,這下對了,你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