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臺梭利教育:捕捉兒童的敏感期
孫瑞雪:“恒恒椅凳”是一個兒童式的電報語,意思是“恒恒坐的位置上的椅凳”。電報語是兒童語言的特征。
恒恒的位置和這個位置上的椅凳已經成為恒恒的秩序。這么小他就能努力恢復這個秩序,這對成人來說很平常很簡單,但對兒童來說,它是兒童處于放松狀態和正常狀態時才出現的景象。
呂景玲
交際的敏感期小記
xx年10月25日 20:59 《捕捉兒童敏感期》
軒軒進入蒙班時還不到3歲。此前他從未進過任何幼兒園,一直在家由父母(晚上)及保姆(白天)帶。
入院的最初三個月,軒軒常常一個人獨自玩耍或是在操場四處漫游,偶爾會和同齡或比他小一點的孩子接觸,但基本上不與大孩子交往。分享日帶來玩具,也始終緊抱著不和其他孩子分享。別人要分享他的玩具他就會大哭。
慢慢地,他和同齡的和小一點孩子的接觸頻繁起來,對小孩子尤為關照,常以大哥哥自居。但和大孩子仍無實質上的交往。又過了幾個月,他開始和同齡小朋友發生沖突,并為此哭泣。與大一點的孩子交往也增多了,時常和他們結伙游戲,分享日帶來的玩具也愿意與伙伴分享,但不肯把自己喜歡的玩具帶來,只帶舊的或自己不喜歡的玩具。
又過了兩個月,夏天到了,他大多時候都在室外與伙伴們游戲,與同齡伙伴的沖突也減少了,開始喜歡和年齡稍大的孩子交往。分享日開始把自己最喜歡的玩具帶來和伙伴分享。七月份開始,他堅持每天帶糖來與小朋友分享,媽媽不允許帶就跟媽媽哭鬧糾纏。逼得媽媽沒辦法,找老師求救。老師和媽媽協商后決定,每天下午媽媽接他時帶一大袋糖來。當小朋友圍著他、向他要糖并表示感謝時,他非常快樂,與伙伴們的關系也更加融洽,找老師解決問題的次數也減少了很多。
兩周后,他不再強求媽媽帶糖來接他了。也就是說,他已經不用通過食物交朋友了,他和小伙伴們的關系已十分融洽。
孫瑞雪:在一個寬松的環境中,孩子逐漸放松并開始以自己的方式融合到環境中去。他學會觀察周圍的環境和人,學著用自己的能力嘗試不同的交往方式,并從中找到樂趣,積累成長的經驗。
李燕
xx年10月25日 20:59 《捕捉兒童敏感期》
2歲10個月的苗苗入院已經3個月了。自入院以來她情緒一直很穩定,但最近開始,她總因為一些小事兒哭鬧不停。她執拗的敏感期提前到來了。
爸爸媽媽開車來接她回家,媽媽抱著苗苗,爸爸順手將車門打開,苗苗忽然大哭起來:“讓媽媽開車門。”爸爸趕緊把車門關上,媽媽重新打開了車門,可苗苗就是不上車,在媽媽懷里掙扎著:“不要現在打開車門,要媽媽剛才打開車門。!”爸爸媽媽無奈地等著,直到她情緒穩定了,才上車回家。
爸爸早晨送苗苗來,我正在為其他孩子脫衣服,她爸爸自己推開了教室的門,苗苗哭著不進來:“要馮老師開門。”爸爸關上門退出去,我在里面重新把門打開。可是已經晚了,苗苗叫嚷著:“要剛才馮老師開門。”
孫瑞雪:兒童秩序的敏感期呈現螺旋式上升的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了秩序的破壞而哭鬧,秩序一旦恢復就會安靜下來;為了維護秩序而說不,自我意識開始萌芽;為了維護秩序而執拗,一切要重新來。
孩子執拗的這個階段可能是老師和父母最為苦惱的時期,因為執拗的要求具有不可逆性,讓人感到頭疼。這不是我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