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臺梭利教育:捕捉兒童的敏感期
媛媛毫不理會我的夸獎。每次找杯子時都要經歷這個過程,先拿張弛敏的,再拿馬宇軒的,最后拿自己的。孩子們一天要喝好幾次水,拿好幾次杯子,每次她都象運行電腦程序一樣找三次。
我真想不透這其中的秘密。媛媛在認知什么呢?是杯子?是文字?是過程?還是老師我?還是一種她自己的獨特體驗?
也許這里邊什么都有。
閆 華老師,我很棒
xx年10月25日 21:16 《捕捉兒童敏感期》
孩子們都在專心地工作。3歲半的肖肖在探索二項式。摸索了半天,不知道下一步怎么辦,就開始四處張望。
我走到他旁邊,坐下來問他:“我可以和你一起工作嗎?” 他臉上是一副無從下手的表情,點點頭表示同意了。我對他說:“請觀察。”然后將二項式的操作過程,以分解、緩慢的動作全部演示了一遍。肖肖的表情依然不自信,悄悄對我說:“老師,我不會工作二項式。”我說:“老師相信你會做得很好。”
他拿起二項式開始嘗試,完整地操作了一遍,操作完畢,依然用一種很不自信的眼神看我。我說:“肖肖,非常棒,你還想工作嗎?”他愉快地點點頭。這一次操作完成后,肖肖的表情顯得很有成就感,他指著完整的二項式,自豪地對我說:“老師,你看!”我親吻了一下他的額頭:“非常棒。”就這樣,肖肖重復工作了很多遍,離開教室的時候,他對我說:“老師,我很棒吧!”
孫瑞雪:二項式教具就是把中學里的二項式(a+b)2做成直覺的形態。這個教具在兒童階段可以當作積木,而且是很好的、很高級的積木。到了中學時期,這個積木的數學意義表現出來,那時,工作過這個積木的孩子就會輕松地理解這個公式。
二項式教具是這樣的:a和b相加得到一個長度,以這個長度為邊長求面積,就等于一塊以a為邊長的正方形的面積,加上一塊以b為邊長的正方面積,再加上兩塊以ab為邊長的正方形面積。
有了這個思路,孩子們接下去就能容易理解三項式:27塊小立方體的總和。接著就理解多項式。這就是蒙特梭利教具的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