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臺梭利教育:捕捉兒童的敏感期
放肆的語言??
康立新??
隨著在學校越來越放松,緹緹不僅比以前愛講話了,而且說的話也越來越“放肆”。?
馬教師跟緹緹說“再見”,緹緹說“臭見”!楊老師問緹緹“下午好”,緹緹說“臭午好!”老師教芭蕾動作,回到家,緹緹大笑著說學了“八蕾”、“九蕾”、“十蕾”。
聽了《漁夫和金魚的故事》,緹緹對“鄉下佬”一詞情有獨鐘,先是稱姥姥、姥爺為 “鄉下佬”、“鄉下爺”,而后又把馬老師叫“馬老”。
那次午餐,緹緹不想吃飯,只想吃小王子麥燒餅,我說:“先吃飯,才能吃零食。”緹緹說:“這不是零食,零食是甜的。你這個笨蛋,真是個傻瓜。”這是那個故事里的對話,聽得我們都笑了起來。
緹緹的話沒輕沒重,有時也讓人傷心。前幾天,緹緹剛知道了非典型肺炎的事情,對家里小阿姨說:“阿姨,你姐姐、你弟弟、你妹妹都得了非典型肺炎了。”小阿姨氣得半天說不出話來。
有一次,我跟緹緹爸爸開玩笑,隨口說了句“簡直有神經病!”沒想到正在旁邊玩耍的緹緹接著說:“爸爸有神經病,還有高血壓、低血壓、心臟病、大腦炎、氣管炎、心肌炎……”。
小阿姨想親親緹緹,緹緹盯著她看了一會兒,認真地說:“哎呀不行!你太丑、太矮、臉太黑、屁股太胖、腿太粗!”
早上,我摟著緹緹躺在被窩里,小阿姨進來故意說:“媽媽摟著這么幸福呀,羨慕死了!”緹緹說:“哦,你媽媽可沒辦法來,那你只好痛苦著吧!”小阿姨故作嚎啕大哭狀,緹緹更是雪上加霜:“媽媽,你給她唱《小白菜》!”緹緹第一次聽《小白菜》時,曾經傷心地大哭了一場。
緹緹非常羨慕大孩子,在小小孩面前有時自嗚得意。每次遇到院里的木蘭,緹緹都要明知故問:“木蘭,你幾歲了?”木蘭乖乖地回答:“兩歲半。”緹緹就說:“哎呀,你怎么還這么小呀!我都快愁死了,啥時候能長我這么高呀?”
最近,我常聽緹緹跟別人吹牛 :“我敢摸大狗,敢摸老虎,還敢摸獅子的嘴呢,就是我家那個玩具毛獅子。”
緹緹對一些新鮮詞倍感興趣,吃好吃的時她會故意饞別人:“爽呀,爽極了!”她爸爸打電腦時說了句“死機”,被緹緹聽去了,過了一會兒,她躺在床上一動不動,我問她怎么了,她說:“我死機了。”小阿姨不小心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半天動不了,緹緹說:“你死機了!”
一次他爸爸浪費電,我說他燒包,緹緹問:“燒包是什么意思?”她爸爸解釋:“就是故意浪費的意思”。第二天,緹緹故意把一盆面粉都灑在地上,我問緹緹干什么呢,緹緹很自然地回答:“在燒包呢!”?
不知下一步她的嘴里又會冒出什么驚人的妙語。女兒的內心放松了,語言必定會越來越有趣吧。
孫瑞雪:兒童對一些語言敏感是一種普遍現象。但與其說兒童是對丑的語言敏感,不如說成人自己對兒童的這類語言敏感。
實際上,兒童對效果強的語言敏感。很多罵人的語言被兒童使用,就是因為成人反應強列。如果成人沒有反應,兒童就不感興趣了,大家不妨一試。
效果強的語句其實也是成人的敏感語句,人們通過嬉笑怒罵激怒對方,緩解自己的情緒。這個情況的極端就是使用非常強效的語言,那就是有魔力的語言,《哈利•波特》里的巫師喊道:“昏昏倒地!”對方就昏倒了。大家都知道,多少孩子為《哈利•波特》而瘋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