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臺梭利教育:捕捉兒童的敏感期
緹緹似乎沒聽見我的話。我又說:“緹緹,其實你心里什么都明白,就是不愿說出來,是嗎?”緹緹出人意料地點點頭。“那么,下次爸爸來看望你時,你一定要把心里的想法說出來,好嗎?”緹緹又點了點頭 ,并看了看我。
就在那一刻,從緹緹的眼神里,我知道她聽懂了我的話。
遲到的敏感期接踵而至
康立新(緹緹媽媽)
緹緹3歲10個月了。進入蒙特梭利學校大約一個月左右時,有一天,她把家里所有的東西——書架上的書、櫥子上的玩具、衣柜里的衣服、鞋架上的鞋子、廚房里的碗碟,所有能摔的東西通通摔在地上,然后在滿地狼藉中滿足地走來走去。這種“行動”持續了一個星期后就停止了 。繼之而來,她又開始喜歡抓、摸、捏、揉、切——抓米、抓沙、玩水、玩面、玩豆子、切菜等,這樣又過了整整兩個月。
這期間,緹緹慢慢迷上了剪紙,但一直是都亂剪一氣,每天早晨起床以及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去拿剪刀,剪一大堆碎紙。那時,我隔幾天買回一大卷紙。這樣亂剪了一個多月,忽然有一天,緹緹開始喜歡按線剪了,她要求媽媽畫各種線、各種圖案,她順著線剪出各種簡單的圖形,后來開始剪越來越復雜的圖案。
春節回老家,緹緹剪的蛇形曲線粘滿了整整一面墻。這個學期,她剪紙的興趣開始淡了,但喜歡上了涂色。剛開始她用一種彩筆隨心所欲地涂,后來喜歡把所有的物體都涂成五顏六色,現在,她會很好地設計、搭配顏色了。
最近,緹緹的詞語似乎也豐富起來,經常“語出驚人”。她把姥姥稱為“鄉巴姥”,把姥爺稱為“鄉巴爺”;還搖晃著腦袋說:“我要做主宰萬物的上帝!”
樓下的小男孩想跟她要好吃的,她一本正經地說:“多可惜呀,我不愿給你拿。”我帶緹緹下樓,小阿姨謊稱要追上我們,緹緹大叫: “媽媽!大勢不妙了!阿姨會抓住我們的,快跑!”——《白雪公主》里有一個詞“大勢不妙”,她學會用了。
一天,我買了油桃,緹緹邊吃邊說: “一種桃,沒有毛,它的名字叫油桃。”現場編起了順口溜。
如今的緹緹,每天都開心而滿足,作為媽媽,我真是心花怒放。我那自我封閉的女兒,在蒙特梭利方法教育下,3歲前幾乎空白的敏感期竟這樣迅速地一個個接踵而來。
孫瑞雪:這個孩子補敏感期像補功課一樣,一項接著一項。
動手,亂放東西,剪紙,樂于使用語詞,尤其樂于語詞的雙解......這是每個兒童都要經歷的敏感期,或稱必要的敏感期,如果沒有經歷或者錯過了,只要不超過6歲,在愛和自由的環境下,就能補上。
開始的話
馬麗(緹緹老師)
剛步入后院,便看到緹緹在玩沙子,她媽媽守在身邊。我上前打招呼,問候緹緹:“你好,緹緹。”緹緹卻說:“你這個爛東西,別煩我。”蹲在旁邊的媽媽和我悄悄對視了一下,偷偷笑了。
又一天,緹緹正在蕩秋千,我問她:“我推你好嗎?”緹緹回答:“不行!你這個鄉巴佬。”
最近,每天回家前,她都會走到我身邊說一聲“再見!”?
短短五六個月,她從一個不說話、不與人溝通的封閉的兒童變成一個敢和老師開玩笑、講“粗話”的活潑女孩,真讓人震驚、欣慰!
?緹緹的巨變
康立新
凡知道女兒以前狀況的人,現在再見到她,都會驚訝于她的巨變。現在的緹緹,不再是以前那個不說話、表情木然、對別人的問候充耳不聞、憂郁恐懼、膽怯退縮、注意力不集中、從不表現自己意志的小姑娘了!她的表情一天天自然起來,興趣一天天廣泛起來,話多了,注意力也開始集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