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唐詩宋詞選讀教案全集
2、我們知道,南朝文風流行詞采華美,音韻流轉,后世稱之為綺靡艷麗。如:
(1)梁武帝蕭衍的《子夜四時歌》(宮體詩)
江南蓮花開,紅光覆碧水。
色同心復同,藕異心無異。
(2)徐陵的《長相思》
長相思,望歸難。傳聞奉詔戍皋蘭。龍城遠,雁門寒,愁來瘦轉劇,衣帶自然寬。念君今不見,誰為抱腰看。
3、在盛唐詩歌高潮到來之前,無論從形式和精神氣質上來說,初唐詩都處于準備階段。這一時期的詩歌雖然是以綺靡婉媚的詩風為主,但隨著以“四杰”為代表的中下層文士的崛起,給詩歌注入了情思濃郁、氣勢壯大的氣息。因此,這是一個詩歌發展緩慢但又孕育著高潮的時期。
初唐四杰是初唐詩人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的合稱,也稱“王楊盧駱”。他們的詩歌還沒有完全擺脫齊梁詩風的影響,但已經擴大了詩歌的題材內容,把詩歌從宮廷移到了市井,從臺閣移到江山和塞漠,詩的風格也較清峻,對扭轉初唐詩風起到了促進作用。到沈佺期、宋之問時,確定了律詩嶄新的形式。
4、“風神初振”的初唐詩為詩的“盛唐”奠定的基礎。
為什么說初唐詩是“風神初振”呢?我們下節課再一起探討。
三、布置作業
1、認真預習“風神初振”的初唐詩(共5首)中的前四首。
2、請大家查閱有關作者資料。
第二課時 詩歌鑒賞(一)
教學目標:
1、對《春夜別友人二首(其一)》一篇,教師應在引導學生揣摩具體詞句的同時著重體會其于沉靜之中見深摯情感的藝術境界。
2、《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一篇,雖然是一首和詩,但寫得別有情致。詩人驚新而不快,賞心而不樂,感受新鮮而思緒凄清,景色優美而情調淡然,甚至于感傷,有滿腹牢騷寄于言外。重點引導學生體會該詩在使用“虛”字上的妙處的同時,體悟詩人這種獨特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陳子昂《春夜別友人二首(其一)》
(一)由《登幽州臺歌》導入: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1、參考《學習與評價》
2、這首詩塑造了一位具有悲劇性格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表現出他的懷才不遇,他的不平,他的憂憤,他心底的波瀾。(引出作者陳子昂的介紹。)
(二)作者簡介
陳子昂(659-700),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少年任俠,24歲舉進士,擢麟臺正字,故世或稱陳正字。遷右拾遺,故又稱陳拾遺。屢上書言事,辭多直切,頗中世病,但罕為用。曾隨武攸宜北征契丹,忤上降職。后解職回鄉,為縣令段簡誣陷,下獄死。陳子昂所作詩論著作《修竹篇序》標舉漢魏風骨,強調興寄,反對六朝柔靡詩風,是唐代詩歌革新的先驅,對唐代詩歌及后代詩歌創作均有積極影響。所作詩歌以《感遇》三十八首《登幽州臺歌》等為代表,作品指斥時弊,風骨高古,有漢魏風骨,是他的詩歌理論的最好體現。
(三)朗讀《春夜別友人二首(其一)》
春夜別友人
陳子昂
銀燭吐青煙, 金樽對綺筵。
離堂思琴瑟, 別路繞山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