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唐詩宋詞選讀教案全集
三.整體感知
1.放錄音,要求學生聽清字音,聽出節奏,聽出感情基調。
消極情緒寓于積極豪邁之中
2.學生朗讀或默讀課文,圈點難字生詞,結合注釋理解。
解釋下列加點詞
⑴我欲因之夢吳越:代神游天姥山的愿望 ⑵栗深林兮驚層巔:使……驚,
⑶虎鼓瑟兮風為馬:演奏 ⑷失向來之煙霞:代神異的景象
⑸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低頭;服侍 (6)勢拔五岳掩赤城:超過
⑺煙濤微茫信難求:的確、確實
3.學生進一步朗讀,勾畫過渡性語句,理清思路。
⑴從全詩看,哪些是寫實,哪些是寫虛(夢)?
入夢緣由(現實)→夢境路線(夢中)→夢中仙境(夢中)→夢醒留別(現實)
⑵夢中仙境寫了哪些圖景?
月夜-剡溪清幽;白晝-山中壯美;傍晚-洞外恐怖;夜晚-洞中仙樂。
4.理清本詩結構
一.入夢緣由 現實天姥 神奇雄峻
二.夢游幻境 夢到剡溪 清幽寂靜
白天景象 壯美奇絕
夜間景象 離奇險怪
神仙洞府 壯麗輝煌
夢境消失 無限留戀
三.抒情表態 蔑視權貴 反抗現實
四. 課時小結
這首詩作者用奇特的夸張描寫了天姥山的雄姿,以主要的筆墨借助想像描繪了夢游天姥的情景,突出地展現了作者的浪漫主義風格。全詩通過夢境的描寫反映了作者政治上的不得意和對權貴的不妥協態度。同時,也反映了他消極的避世態度。
五.作業布置
⑴背誦《夢游天姥吟留別》
⑵整理文言字詞
第二課時
一.組織教學
指名背誦《夢游天姥吟留別》
二.文本研習
1.研習第一節
⑴齊讀第一節
⑵思考:既然題為“夢游天姥”,為何開篇要“談瀛洲”?
明確:“煙濤微茫”的瀛洲與“云霞明滅”的天姥同樣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難求”讓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則成了一種強烈的誘惑。如此以瀛洲陪襯天姥,以虛襯實,不僅給天姥山蒙上了一層神秘美妙的面紗,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頭。
⑶除了瀛洲外,此段中還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
明確:還提到了五岳、赤城和天臺,從而襯托了天姥的雄峻巍峨,進一步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強烈愿望。
2.研習第二節
導入:如此神秘美妙、雄峻巍峨的天姥山如何不讓作者魂牽夢繞呢,于是便有了“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的奇妙夢境。
⑴學生齊讀第二節
⑵小組交流:或以時間為序或以地點為序,指出本段共描繪了幾幅圖景,并用l-2個詞歸納每一幅圖景的特色。
明確:月夜→寂靜清幽 白晝→壯美奇絕 傍晚→離奇險怪 夜晚→壯麗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