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唐詩宋詞選讀教案全集
4、《菩薩蠻》從哪些方面寫出了《江南好》?
[明確]作者描寫江南美麗如畫的風物人情,用以反襯“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的憂時傷亂之痛、思鄉懷歸之情。“春水”二句寫江南美景,點染勾勒,歷歷如畫;“壚邊”二句寫江南美人,比擬描狀,栩栩如生。加之“人人盡說江南好”的贊賞與勸慰之辭,直令詞人產生“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終老還鄉之意。然而這一切的美景皆從“游人”眼中寫來 ,最終仍然難以消弭根深蒂固的“還鄉”之意。在寫足了江南游樂之景后,詞的結尾反跌出“還鄉須斷腸”的沉痛悲哀。詞人以樂景寫哀情,更覺沉郁深摯。
5、比較溫庭筠詞與韋莊詞各自的特色。(略)
[布置作業]
1、背誦這首詞。
(第三課時)
背誦兩首《菩薩蠻》詞。講解已批閱的作業,強調要點。略。
(三)誦讀馮延巳《鵲踏枝》詞,解釋劃線的詞句。
鵲 踏 枝① 馮延巳
誰道閑情②拋擲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日日花前常病酒③,敢辭④鏡里朱顏瘦。
河畔青蕪⑤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⑥年年有?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⑦人歸后。
[作者簡介]
馮延巳(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廣陵(今江蘇揚州)人。南唐烈祖李昪時為李璟帥府掌書記。中主李璟保大初,拜諫議大夫、翰林學士,遷戶部侍郎、翰林學士承旨,官至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宋建隆元年卒,年五十八。
馮延巳是五代詞人中詞作流傳下來最多的人。其詞多寫離情別恨,感情委婉深沉,語言清新,使婉約詞有進一步的發展,對當時和后世詞都有一定影響。劉熙載《藝概》說:“馮延巳詞,晏同叔得其俊,歐陽永叔得其深。”王國維稱“馮正中詞不失五代風格,而堂廡特大,開北宋一代風氣”。
[簡介“閑愁詞”]
馮延巳的《鵲踏枝》(誰道閑情拋擲久)寫的是春日懷人,詞的核心字眼是“閑情”二字。對此二字,可作多種聯想。“閑情”既可以指愛情的苦悶,也可以指人生的失意、理想的失落。詞人以“閑情”為核心,采用層進手法,寫出了閑愁的連續性。“閑愁詞”是唐宋詞的一個重大門類,有著獨特的類型特征、美學價值。閑愁詞的基本內涵——憂生之嗟與無涯的企羨——都是對人生最根本問題反思的產物。憂生之嗟源于對死亡問題的觀照。經歷了人類進化史上對死亡的本能的恐懼、長生的幻想、及時行樂的自我排遣等階段之后,詞人們達到了感性與知性的統一,形成了悲涼而曠達、自尊而又自傷的心態和觀照方式。無涯的企羨起于對生存意義的觀照。詞人們感到了人生的缺憾欲求安身立命之處而未得,因而在沉靜幽邃的詞境中,表現為一種徒勞的掙扎與渺茫的希冀。這種心態與主題自然帶有時代的印記,然而時代的氣候氛圍只是外因。通古今而觀之,由于這種主題觸及到了人性心理結構中比較穩定的深層意識,對于千百年后的讀者,仍可以激起感發與共鳴,因而具有較為長久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