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唐詩宋詞選讀教案全集
三、重點解說
1、關于“故鄉”: 作者的故鄉本在山西太原,但曾在陜西西安東南即“杜陵”住過,所以末句把“杜陵”稱為故鄉。
2、“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手法上意象疊加;內容上深化主題,把道路辛苦,羈旅愁思的“言外意”擴大到更廣泛的人群,讓思想更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表達感情上通過清冷的環境烘托了人物內心的悲涼。
3、鳧雁滿回塘:對比,反映自己的孤單、愁苦。
四、背誦、默寫
課后習題選解(參考)
1、(p47,3題)比較杜牧《長安晚秋》與杜甫的《登高》思想和意境的差異。
——杜牧:抒發抱負難以施展的愁悶思想,意境上缺乏雄渾闊大的氣象,凄惻低回。杜甫:表達長年漂泊、老病愁苦,沉郁頓挫,慷慨激越。
2、(p49,1題)《長安晚秋》寫景的層次感。
——景物有廣狹、遠近、高低的區別,層次感強。首聯總覽長安全景,是廣;接著寫星、雁、笛、樓、菊、蓮,是狹;同時星、雁、笛、樓是遠,菊、蓮是近。星、雁、笛、樓又是仰觀,是高,菊、蓮又是俯察,是低。體現著時間轉移,天色由暗而明的變化。傳達了思鄉之情,烘托了凄涼氣氛。特別是頷頸兩聯的寫景,將典型景物與特定的心情結合起來,景語即是情語。雁陣和菊花,本是深秋季節的尋常事物,南歸之雁、東籬之菊又和思鄉歸隱的情緒,形影相隨,詩人將這些形象入詩,意在給人以豐富的暗示;加之以拂曙凄清氣氛的渲染,高樓笛韻的烘托,思歸典故的運用,使得全詩意境深遠而和諧,風格峻峭而清新。
3、(p49,2題)《商山早行》“目前景”是雞聲茅店,殘月當空,人跡板橋,微霜初降,槲葉山路,枳花驛墻。“言外意”是道路辛苦,羈旅愁思。
4、(p50,3題)“李商隱的無題詩”
情感基調:深沉感傷,濃烈(深而專)凄清; 成因:衰退的時代,不幸的個人遭遇;意象特征:通過閃爍不定的意象組合來傳達感情,有兩大常見的意象群,一是神仙世界、歷史傳說,如蓬山、瑤臺、青鳥、紫鸞等;二是現實生活(多為女子),如鳳尾羅、碧文帳、繡芙蓉等。這些意象有多種解釋,可為仙境,可為道觀,可象征宮廷。也是詩題隱約的原因之一。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詞
[教學目標]
1、能夠通過對溫庭筠、韋莊詞的鑒賞,初步了解花間詞的藝術風格。
2、能通過對馮延巳、李璟、李煜詞的鑒賞,初步了解南唐詞的藝術特色。
3、能用淺近的文言文擬寫一兩則詞話。
(第一課時)
一、詞 的 簡 介
詞最初作為配合歌唱的音樂文學,對它起決定作用的主要是音樂。詞在唐五代時期通常稱為“曲子”或“曲子詞”,它在體制上,與近體詩最明顯的區別是:有詞調;多數分片;句式基本上為長短不齊的雜言。詞與詩不同,它必須是配樂吟唱的。唐五代詞與漢魏樂府所不同的是:漢魏樂府一般先有歌詞,后配樂;而唐五代詞是先有樂,后填詞。
詞的發展經歷了一個較長的過程。從隋唐到初盛唐,傳世作品有限。到中唐,有張志和、韋應物、白居易、劉禹錫等較多詞人從事填詞,詞的寫作才從偶發走向自覺。晚唐五代衰亂,一般文化學術日漸萎弱,但適合女樂聲伎的詞,在部分地區城市商業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卻獲得了繁衍的機運。到了五代十國,在西蜀和南唐形成了兩個詞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