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唐詩宋詞選讀教案全集
教師小結:玩味著句句言近意遠的詩句,一位雄才大略,襟懷磊落,憂國傷時的詩人,仿佛就浮現在我們的眼前。是啊,錦繡河山必然哺育無數英雄,又何止辛棄疾一人呢?《念奴嬌•赤壁懷古》就為我們塑造了一個抱負遠大,識度明達的蘇軾。下面請同學們就兩首詞在情感表達和藝術特色方面的相同點做一個簡單概括。
六、對比鑒賞,拓展延伸
比較《水龍吟》和《念奴嬌•赤壁懷古》兩首詞在情感表達和藝術特色方面的相同點。
情感:抒發壯志難酬的悲憤之情。
表現手法:運用了借景抒情和用典。
意境:空曠遼遠。
語言:大氣豪放。
師:其實這些特點也恰恰是豪放詞的特點,于高遠中寄豪情,永遠是一種美的享受。
七、師生再次跟讀這首詞。
師:美的藝術我們該反復欣賞,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在詩情畫意中再次傾聽辛棄疾最真實的心跳。
八、小結
這首詞立意遼遠、意境開闊,它仿佛令我們拔地凌空、極目游騁。仰則天高,俯則水遠。天高水遠,無邊無垠。像這樣的壯觀景象,一般的凡夫俗子難得有心領略,而鷦鷯偃鼠之輩則消受不起。在這里我們感謝辛棄疾,感謝他為我們帶來了這么豐富的精神食糧;感謝他讓我們感受到了濃厚的愛國情結。
九、板書:
上片:江月 山景落日 斷鴻
動作:看、拍、會、登
下片:張翰 —— 樂于歸隱
許汜 ——謀取私利 運用典故
劉備 —— 雄才大略
桓溫 —— 嘆時光流逝
《青玉案•元夕》教案
眾里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辛棄疾
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居士。與蘇軾齊名,并稱蘇辛。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前XX年,山東一帶即已為金兵侵占。紹興三十一年(1161)率兩千民眾參加北方抗金義軍,次年奉表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史。一生堅決主張抗擊金兵,收復失地。曾進奏《美芹十論》,分析敵我形勢,提出強兵復國的具體規劃;又上宰相《九議》,進一步闡發《十論》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納和施行。在各地任上他認真革除積弊,積極整軍備戰,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職處分,曾在江西上饒一帶長期閑居。光復故國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憤發而為詞,由此造就了南宋詞壇一代大家。
概括詞人筆下“元夕” 的特點
花燈閃亮,煙花怒放,流光溢彩,舞龍弄魚,萬人空巷,美女云集,搖曳多姿,熱鬧非凡。
東風夜放花千樹,
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
玉壺光轉,
一夜魚龍舞。
上闋:元宵佳節空盛況
濃墨重彩
蛾兒雪柳黃金縷,
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下闋:萬人叢中覓情人
①“那人”是個怎樣的人?為什么沒加入狂歡的行列?
那人是一個孤高脫俗、傲然不群 獨在“燈火闌珊處”的女子,內心十分孤獨、寂寞。
鑒賞要點
②作者塑造這樣一位美人,用意是什么?
她是抒情主人公的意中人,實際上就是作者的一種理想人格的化身。寄寓了詞人在政治上的失意苦悶的心情,表達了不愿跟統治者(“當權者”或“時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