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唐詩宋詞選讀教案全集
之所以有上述不同,可能跟詩人創作時的心境和所選用的題材有關。《夢游天姥吟留別》寫于初離長安之時,詩人余恨未消,又以游仙為題材,而“安能”二句有卒章顯志的作用,不能不直截了當地說出詩人心中的意愿;而《將進酒》作于此后約七年光景,又值朋友歡聚飲酒,盡吐胸中塊壘,也要跟飲酒合在一起說,因而只能采用曲達。
六.作業布置
⑴背誦《將進酒》 ⑵整理文言字詞
沉郁頓挫的杜甫詩
兵車行
教學目標
1.領會詩歌中語句的含義,背誦詩歌。
2.理清課文思路,理解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3.體會杜甫詩歌章法嚴密、整齊之又有變化的特點。
教學重點
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研究杜甫詩歌章法嚴密、整齊之又有變化的特點。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韓愈曾經說過:“李杜文章在,火焰萬丈長。”杜甫是盛唐詩壇另一顆耀眼的巨星。他一生坎坷,卻憂國憂民。他的詩歌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巨變,因而被世人稱為“詩史”。杜甫集前代詩歌藝術之大成,形成了韻律完美,沉郁頓挫的獨特風格。被尊為“詩圣”,為后世的詩歌藝術樹立了博大精深的光輝典范。今天,我們就走進他的《兵車行》中,再親身感受一下詩人那跳動的思想,那滾燙的情感吧!
二.常識簡介
1.體裁簡介
歌行,古代詩歌的一體。漢魏以下的樂府詩,題名為“歌”和“行”的頗多,二者雖名稱不同,其實并無嚴格的區別。后遂有“歌行”一體。其音節、格律,一般比較自由 ,形式采用五言、七言、雜言的古體,富于變化。“行”是樂曲 的意思。
所謂“沉郁”,主要表現為意境開闊壯大、感情深沉蒼涼;所謂“頓挫”,主要表現為語言和韻律屈折有力,而不是平滑流利或任情奔放。形成這種特點的根本原因,是杜甫詩歌所要表達的人生情感非常強烈,而同時這種情感又受到理性的節制。他的思慮常常很復雜、心情常常很矛盾,所以他需要找到恰當和適度的表達方法。這樣,使得詩中的情感之流成為有力度而受控制的涌動。
2.作者簡介
杜甫,字子美,曾居長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出生于鞏縣,唐代現實主義詩人。曾漫游各地,寓居長安十年,“安史之亂”被俘,逃出后任左拾遺,后棄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畔,世稱浣花草堂。其作品顯示了唐由盛轉的歷史過程,風格沉郁頓挫,被稱為“詩史”,有《杜工部詩集》。代表作《自京赴奉先縣詠五百字》以及組詩“三吏”、“三別”。
3.作者生平
⑴讀書游歷時期(712-746)35歲以前,讀書和壯游時期,代表作《望岳》
⑵困守長安時期(746-755)35-44歲,代表作《兵車行》、《麗人行》等,十年困守的結果,使他變成了憂國憂民的詩人,文風走向現實主義。
杜甫稱做官為他們家族的“素業”——世代相襲的職業,他的各種文化教養都是與這一點相聯系的。三十五歲左右,杜甫來到長安求取官職。開始,他滿懷信心,“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并相信自己能“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但滯留十年卻一再碰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