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
3.采用多種評價方式評價學生的美術作業
對學生美術作業應采用多樣的評價方法。學生美術作業評價呈現方式可以是分數或等級,可以是評語,也可以采用評語與等級相結合的方式,還可以采用互評或座談等方式,要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和發展,并使學生明確需要克服的弱點與發展方向。
4.建立促進美術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
強調美術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分析與反思。建議美術教師在每一單元教學結束后,記錄教學體會、教學成果以及需要改進之處。
建立以美術教師自評為主,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使美術教師從多種渠道獲得反饋信息,不斷改進教學,提高教學水平。
三、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1.各校應配齊美術教學設備與器材,配置美術專用教室,并提供儲藏教具、工具、材料的場所以及展示學生美術作品的場所。有條件的學校應配置可供美術課使用的多媒體教學設備。
2.學校的圖書館應配備美術書籍和其他美術資源,包括教師參考書、學生參考書、美術雜志、美術教育雜志、幻燈片和光盤等,供教師備課及上課,學生收集、查閱資料以及自學或合作學習時使用。
3.廣泛利用校外的各種課程資源,包括美術館、圖書館、公共博物館及私人博物館、當地文物資源、藝術家工作室和藝術作坊等。學校與美術館、博物館以及社區攜手,開展多種形式的美術教育活動。
4.有條件的學校應積極開發信息化課程資源,充分利用網絡,獲得最新的美術教育資源,開發新的教學內容,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并開展學生之間、學校之間、省市之間和國際的學生作品、教師教學成果等方面的交流。
5.盡可能運用自然環境資源(如自然景觀、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園和社會生活中的資源(如活動、事件和環境等)進行美術教學。
四、教材編寫建議
美術教材是美術課程內容的重要載體。在編寫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材的過程中,應完整把握《標準》的基本精神,科學建構教材的框架體系,使編寫的教材具有基礎性、趣味性和開放性。同時,在遵從《標準》的前提下,鼓勵教材編寫的多樣化,以適應各地的美術教學實際。
要樹立新的教材觀。教材既不是知識體系的濃縮與再現,也不是學生被動接受的對象和內容,而是引導學生認知發展、生活學習、人格構建的一種范例,是教師與學生溝通的橋梁。美術教材質量的優劣,對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審美趣味、創新能力和個性品質有著直接的影響。美術教材的編寫,應力求向學生提供美術學習的方法,展示豐富的具有審美價值的圖像世界,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欣賞水平。
1.美術教材的編寫原則
(1)教材的設計和編寫要依據美術課程總目標的要求,以階段標準和學生身心發展水平為參考,確保教材設計的總體思路與《標準》的要求相吻合。
(2)教材編寫要以學生發展為本,以有利于學生學習作為思考的基點,以提示、設疑、選擇、資料提供、方法指導、討論和解釋等方式,展示學習過程。從學生的興趣、能力和需要出發,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精神。
(3)教材內容的組織要考慮綜合性,將課程內容有機而巧妙地融入每個課題或學習單元。要注意教材的趣味性和知識性,l一6年級的教材更偏重趣味性,注重活動過程設計;7—9年級的教材要適當注意知識性,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