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
第四學段(7~9年級)
第三學段(5~6年級)
第二學段(3~4年級)
第三學段(5~6年級)
第二學段(3~4年級)
第一學段(1~2年級)
第二學段(3~4年級)
第一學段(1~2年級)
造型·表現
第一學段(1~2年級)
欣賞·評述
課程總目標
設計·應用
綜合·探索
第一學段(1~2年級)
第二學段(3~4年級)
第三學段(5~6年級)
第四學段(7~9年級)
二、內容標準
第一學段(1—2年級)
【造型·表現】學習領域
▲嘗試不同工具,用紙以及身邊容易找到的各種媒材,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大膽、自由地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現出來,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
教學活動建議
·在美術游戲中體驗各種繪畫工具和不同材料的使用效果,認識常用的顏色。
·在美術表現活動中,大膽地采用各種造型方式,并借助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嘗試使用各種線條、形狀和色彩進行繪畫表現活動。
·通過各種方式的實物拓印,產生肌理,獲得視覺和觸覺的感受。
·用黏土等可塑性材料,通過揉、搓、壓、捏、切挖和堆塑等方法進行簡單器皿和動物形象的造型。
·用單色、彩色紙材以及廢舊畫報、掛歷;采用折、剪、撕、拼貼等方法進行平面造型,表現生活中觀察到的事物或想像中的事物。
評價建議
·是否對美術課感興趣。
·能否通過繪畫或拓印等形式,大膽、自由地表現自己的感受。
·能否動腦筋用可塑性材料,制作簡單的物體或動物形象。
·是否認識常用顏色。
【設計·應用】學習領域
▲嘗試不同工具,用身邊容易找到的各種媒材,通過看看、想想、畫畫、做做等方法進行簡單組合和裝飾,體驗設計制作活動的樂趣。教學活動建議以游戲的方式,觀察和觸摸各種實物,進行感官體驗,并作簡單的組合造型。
·用自然硬質媒材或人工硬質媒材,通過拼擺、粘接、堆積、組合等技法進行造型游戲。
·以游戲的方式,用單色或彩色紙材,采用折、剪、撕、拼貼等方法進行以平面造型為主的練習,感受材料特性及其與設計的關系。
·安全地使用材料和工具。
評價建議
·是否對學習活動感興趣。
·是否在作業中表現出大膽的想像和創新。
·是否對煤材特性有大致的了解,能選擇煤材進行造型制作。
·能否安全地使用材料和工具。
【欣賞·評述】學習領域
▲觀賞自然和各類美術作品的形與色,能用簡短的話語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
教學活動建議
·走出教室,觀賞校園和所在地區的景色。
·欣賞自己和同學創作的美術作品。
·了解、欣賞我國民間美術作品,感受造型和色彩的特點。
·通過觀摩錄像、畫冊,對中外優秀的卡通藝術形象進行欣賞和討論。
·欣賞描繪不同季節的中外美術作品。
·到閱覽室翻閱畫冊、學生讀物或觀看學生美術作品,找出最喜愛的一件作品,并說明理由。
·欣賞民間玩具的造型與色彩,展示自己收集的民間玩具。
·欣賞木偶戲和皮影戲的人物造型,通過錄像或實地觀看木偶或皮影戲的表演片段。
·欣賞中外畫家描繪兒童生活的美術作品。
·欣賞大自然美麗的山川、動植物圖片。
評價建議
·是否對自然或美術作品感興趣。
·能否以積極的態度參與欣賞活動。
·能否用簡單的詞語表達自己對自然和美術作品的感受。
【綜合·探索】學習領域
▲采用造型游戲的方式進行無主題或有主題的想像、創作、表演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