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
教學活動建議
·利用各種材料特點,采用造型游戲的方式表現出自己的想像,創作出藝術作品,并發表自己的感受。
·結合語文、音樂等學科內容進行美術創作,共同設計、布置學生美術作業展覽或美化教室。
·根據兒歌、童話設計和制作頭飾或面具等,并表演舞蹈、童話劇等。
·用各種材料制作小型商品,并布置成小小超市或集市,模擬商品交易過程。
評價建議
·是否積極地參與造型游戲活動。
·是否對身邊能找到的媒材的形、色感興趣。
·是否對材料進行了聯想。
·是否積極地動腦筋,結合語文、音樂等學科內容靈活地利用媒材進行創造。
·能否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感受。
·能否在活動結束時進行收拾整理。
·能否與同學合作。
第二學段(3—4年級)
【造型·表現】學習領域
▲初步認識形、色與肌理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媒材的效果,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豐富的想像力與創造愿望。
教學活動建議
·學習原色、間色、冷暖色等色彩基本知識,體驗色彩的表現力,并有目的地加以運用。
·通過對自然物或人造物的拓印以及顏料的滴灑等方法,了解不同的肌理效果。
·通過繪畫、拼貼、堆積和組合等手法進行造型活動,積累視覺和觸覺經驗。
·對水性顏料、毛筆和宣紙等材料作多種嘗試,開展趣味性造型活動。
·圍繞一定的主題,描繪生活中有意義的事。
·按自己的想法反映周圍的事物,表達自己的興趣與愿望。
·用紙版印制的方法,表現自己喜歡的事物或人物。
·用日記畫的形式,記錄所見、所聞,表達自己的情感。
·進行初步的寫生練習(包括人物頭像和全身、玩具等),表現人物或物體的大體特征。
·用各種易于加工的雕刻、塑造材料,制作簡單的立體或半立體造型。
評價建議
·是否對美術課感興趣。
·是否認識原色、間色、冷暖色,并能調配出問色。
·能否大膽、創造性地表現自己所見所聞和所想所感。
·能否用繪畫工具進行簡單的寫生,表現出物體和人物的特征。
·能否動腦筋,用不同的材料制作簡單的立體或半立體造型。
【設計·應用】學習領域
▲學習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等組合原理,了解一些簡易的創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進行簡單的設計和裝飾,感受設計制作與其他美術活動的區別。
教學活動建議
·運用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等組合原理,通過描繪、拼貼、堆積、組合等手法進行簡單的造型活動,獲得視覺和觸覺經驗。
·用平面或半立體的形式,將動物與人物等不同類別的形象組合在一件作品中。
·制作簡單的彩塑及臉譜。
·運用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等組合原理,通過植物籽粒、纖維線材、纖維織物等材料的平面拼貼進行造型設計。
·用撕、剪、刻、折、卷曲、插接、粘接等基本技法,進行立體、半立體紙工制作。
·利用多種媒材,如蛋殼、羽毛、廢包裝盒、秸稈等當地媒材制作作評價建議
·能否在設計制作過程中有意識地運用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等組合原理。
·能否大膽地進行想像,并表達自己的創意。
·能否有序地進行設計與制作活動。
·能否注意設計與功能的關系。
·能否安全地使用材料和工具。
【欣賞·評述】學習領域
▲觀賞自然和各種美術作品的形、色與質感,能用口頭或書面語言對欣賞對象進行描述,說出其特色,表達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