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
提示:自制樂器是指利用廢舊材料。例如瓶予、木板、廢鋼管等制作的樂器。
有條件的學校也可以讓學生用照相機拍攝木偶或皮影的形象、劇照,或用攝像機記錄設計、制作和演出活動的過程。
案例3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綜合探究活動
調查中國傳統節日的起源或傳說,根據節日的特征,用各種材料、多種形式創作和制作相關的美術作品。例如,在元宵節即將來臨前,圍繞“花燈環繞的元育節”這一主題,首先調查元宵節和花燈的來源,
用文字、圖像的形式記錄調查結果,并進行設計構思。其次,設計、制作各式各樣的花燈。最后,用花燈美化校園或社區。
提示:在這項活動的調查階段,可以請社會課或歷史課教師參與指導,并與學校開展的社會調查活動相結合i有條件的學校也可以讓學生用照相機或攝像機攝錄調查、設計、制作和發表會的整個過程。
案例4與科學相結合的綜合探究活動
運用所學的科學原理,收集和利用生活中的廢舊材料,設計并制作出有創意的、可以運動或發光、發聲的立體造型、生活用品或活動模型。在設計時,可以先分析環境藝術品或生活用品在造型、色彩和實用性等方面的優缺點,在設計中針對其缺點進行改進。例如,燈具的設計、簡易機器人的設計、活動雕塑、艦船模型和飛機模型等。完成后的大型立體造型可以美化學校,小型立體造型可以美化教室或家庭,生活用品可以運用于家庭或作為禮品贈送朋友。
提示:開展這類活動可以請物理、科技或勞技教師參與指導,并與學校開展的科技創新活動相結合。
案例5以環境保護和社區建設為目的的綜合探究活動
①調查美術與人類生存環境的關系,用文字、圖像的形式記錄調查結果。②按社區或村莊的功能需要分組設計,每個學生利用綜合材料制作各種房屋模型,組合成一個小區或村莊模型。③將全班的作品組合成社區或村莊模型,同時設計出社區或村莊的地形、道路、綠化帶、休閑區、健身區、景觀(壁畫、雕塑、噴泉等)。④作品完成后,召開發表會,邀請社區或村莊居民(學生家長及社區工作人員等)來參加,共同進行評議。
提示:必要時可以邀請歷史、地理教師配合,同時,也有必要在課前讓學生做一些相關資料的準備。有條件的學校也可以讓學生用照相機或攝像機攝錄調查、設計、制作以及發表會的整個過程。
案例6通過路學科學習理解共通的原理和法則
自然和社會中存在著一些共通的規律和法則,通過跨學科的學習,可以加深對它們的理解,并有助于形成對普遍規律的認識和實踐能力。如“節奏”就可以作為一個跨學科學習的主題。首先,我們可以向學
生說明什么是節奏,即某種可比因素有規律的反復。然后,我們可以從不同角度認識節奏現象。從自然學習的角度,認識四季的更迭、晝夜的交替、花開花謝、潮起潮落等節奏現象。從體育的角度,認識人的呼吸、脈搏,人體的運動變化等節奏現象。從音樂學習的角度,認識節奏在音樂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旋律、和聲、節奏構成音樂的三要素),認識節奏是形成不同音樂風格的重要因素之一。從語文學習的角度,認識段落的疏密、文學作品中情節的變化所體現的節奏感。從美術學習的角度,可以認識線條的虛實疏密、明暗和色彩的呼應、構圖的聚合所形成的節奏變化,并在美術創作和設計中自覺地運用節奏規律,達到更好的藝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