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
2.如何處理四個學習領域在課時總量中比例關系的建議。
3.對內容標準基本組成部分及其相互關系的說明。
4.對四個學習領域的范圍、意義、學習目標及教學方式的說明。
5.分學段提出各學習領域的內容標準以及相關教學活動建議和評價建議。
一、內容說明
本《標準》的四個學習領域,在比例上不作具體的規定,各地可根據情況靈活安排。
各學習領域分別由標準、教學活動建議和評價建議三部分組成。標準是課程總目標的具體化,體現出與總目標的對應關系。教學活動建議針對標準提出一些更為具體的、可操作的內容和學習方式。這些具體的內容和學習方式具有可選擇性,各地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和采納其中的建議,實施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向目標發展。評價建議則提出檢測標準達到程度的要點。總之,目標、內容、學習方式和評價四方面構成了美術教學的完整過程。
【造型·表現】學習領域說明
“造型·表現”領域是指運用多種材料和手段,體驗造型樂趣,表達情感和思想的學習領域。造型是具有廣泛含義的概念,但在本學習領域中指的是運用描繪、雕塑、拓印等手段和方法,創作視覺形象的藝術創作活動。表現則是通過美術創作活動來傳達觀念、情感和意義的過程。造型與表現是美術創造活動的兩個方面,造型是表現的基礎,表現是通過造型的過程和結果而實現的。本學習領域在低年級階段強調感受、體驗和游戲性,看、畫、做、玩融為一體,模糊學科門類界線。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和學習的深入,美術學科知識的輪廓將逐漸適度地顯現。
通過“造型,表現”領域的學習活動,學生應達到以下目標:
第一,認識與理解線條、形狀、色彩、空間、明暗、質感等基本造型要素,并能運用對稱與均衡、節奏與韻律、對比與和諧、多樣與統一等組織原理進行造型活動。激發想像力和創新意識。
第二,通過對各種美術媒材、技巧和制作過程的探索及實驗,發展藝術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現能力。
第三,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產生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
設置“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旨在突出學生的學習活動方式,淡化過于強調學科特色的傾向。本學習領域不是以單純的知識、技能傳授為目的,而是要貼近學生不同年齡階段的身心發展特征與美術學習的實際水平,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造型表現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主動尋找與嘗試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種造型方法;不僅關注學生美術作業的結果,還要重視學生在“造型·表現”活動中參與和探究的過程。
【設計·應用】學習領域說明
“設計·應用”領域是指運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和手段,圍繞一定的目的和用途進行設計與制作,傳遞、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環境,培養設計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學習領域。本學習領域中“設計”一詞包括與學生生活有關的現代設計基礎和傳統工藝。
通過“設計·應用”領域的學習活動,學生應達到以下目標:
第一,了解“物以致用”的設計思想,并運用設計和工藝的基本知識和方法,進行有目的的創意、設計和制作活動,發展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第二,感受各種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種材料和工具進行制作活動,提高動手能力。
第三,了解藝術形式美感及其與設計功能的統一,提高對生活物品和自己周邊環境的審美評價能力,激發美化生活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