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
第四,養成事前預想和計劃的行為習慣以及耐心細致、持之以恒的工作態度。
在義務教育階段設置“設計·應用”學習領域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形成設計意識和提高動手能力。因此,在這一學習領域的教學中,應遵循學生認知發展規律,從學生實際出發,避免學科知識專業化傾向。教學內容的選擇應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社會,加強趣味性、應用性,使學生始終保持學習的濃厚興趣和創造欲望。
【欣賞·評述】學習領域說明
“欣賞。評述”領域是指學生對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等視覺世界進行欣賞和評述,逐步形成審美趣味和提高美術欣賞能力的學習領域。除了通過欣賞獲得審美感受之外,還應用語言、文字等表述自己對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等視覺世界的感受、認識和理解。
通過“欣賞·評述”領域的學習活動,學生應該達到以下目標:
第一,激發參與“欣賞·評述”活動的興趣,學習多角度欣賞和認識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的材質、形式和內容特征,了解中外美術發展概況。
第二,逐步提高視覺感受能力,掌握運用語言、文字和形體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認識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發展審美能力。
第三,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優秀民族藝術與文化遺產、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態度。
“欣賞·評述”學習領域的教學,應注重學生的積極參與,努力激發學生的主體精神,克服以往以教師講述為主的弊端,積極探索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同時,著重培養學生掌握美術欣賞最基本的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欣賞和評述的能力,并以此作為教學評價的主要依據。
應該說明的是,評述并非是一種高不可攀的行為,其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并具有不同的程度(例如學生在一起談論藝術就是評述的一種方式),每個學生都可以對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等視覺世界作出自己的評述。
“欣賞·評述”教學也可以利用當地的文化資源,使學生更好地了解藝術與社會、藝術與歷史、藝術與文化的關系,涵養人文精神。
【綜合·探索】學習領域說明
“綜合·探索”領域是指通過綜合性的美術活動,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研究、創造以及綜合解決問題的美術學習領域。它分為三個層次:①融美術各學習領域(“造型·表現”、“設計·應用”和“欣賞·評述”)為一體;②美術與其他學科相綜合;③美術與現實社會相聯系。三個層次之間又有著不同程度的交叉或重疊。
通過“綜合·探索”領域的學習活動,學生應達到以下目標:
第一,了解美術學科與其他學科的差異與聯系,學習靈活運用各學科的知識設計探究性活動的方案,進行探究性、綜合性的美術活動,并以各種形式發表。
第二,認識美術與生活的密切關系,發展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三,開闊視野,拓展想像的空間,激發探索未知領域的欲望,體驗探究的愉悅與成功感。
“綜合·探索”學習領域的教學,要求教師尋找美術各門類、美術與其他學科、美術與現實社會之間的連結點,設計出豐富多彩的“綜合·探索”領域的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應特別注重以學生為主體的研
討和探索,引導學生積極探索美術與其他學科、與社會生活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跨學科學習活動。
附:課和總目標與學習領域及學習階段關系的圖示
第四學段(7~9年級)
第四學段(7~9年級)
第三學段(5~6年級)